把人打成轻伤,咋才算自首?能从轻处理吗?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火气一上来,可能就动了手,一旦造成了对方“轻伤”,那性质就变了,这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故意伤害罪”(轻伤级别),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害怕,然后可能就会...
孩子们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有点小摩擦、小矛盾,本来是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正常事儿,但如果因为这些矛盾升级,演变成了“群殴”,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如果在群殴过程中,把同学打成了“轻伤”,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孩子打闹”,而是可能触犯了咱们国家的《刑法》,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咱们得明白,“群殴同学致轻伤”,在法律上最可能触犯的罪名是什么?这种情况会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程度的,就已经构成了这个罪名,别以为“轻伤”听起来不严重,法律上的“轻伤”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擦破点皮”那么简单,它是有严格的医学鉴定标准的,比如骨折、伤口达到一定长度、或者某些器官有轻微损伤等等,都可能被鉴定为轻伤。
一旦构成故意伤害罪(轻伤),会怎么判刑呢?《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也就是说,理论上,最低可能是管制(不用坐牢,但限制自由,由社区矫正),最高可能判到三年有期徒刑。
这里有个关键点,群殴”,群殴意味着是“共同犯罪”,参与的每个人,只要对伤害结果起到了作用,都可能被认定为共犯,在共同犯罪中,会区分“主犯”和“从犯”,主犯,就是组织、策划、或者在殴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判刑会相对重一些;从犯,就是那些被裹挟参与、或者作用较小的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除了主从犯的区分,实际判刑时,法官还会考虑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从轻处理”:
所以说,群殴同学致轻伤,判刑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要综合全案的各种情节来判断,但无论如何,这都给涉事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敲响了警钟:冲动是魔鬼,拳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法律的严惩和无尽的悔恨。
以案说法
咱们来设想一个小案例,更直观一点。
案情简介:小明(17岁,高中生)和小李(17岁,高中生)因为篮球场上的一次碰撞发生口角,双方都不服气,放学后,小明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就叫上了自己的三个“哥们儿”(均为16-17岁),在学校附近的小巷子里堵住了小李,小明先动手打了小李一拳,随后其他几个人也围上来对小李拳打脚踢,混乱中,小李的胳膊被打断了(经鉴定为轻伤二级),事后,小李家长报警。
案件处理思路:
可能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很可能会对小明等人从轻处罚,对于主犯小明,考虑到其未成年、初犯、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认罪悔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对于其他从犯,可能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甚至更轻的处罚,或者检察院考虑到情节轻微,作出不起诉决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犯了罪,如果能及时弥补、真诚悔罪,法律还是会给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不代表可以逃避责任。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到心中有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与坦白】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律师总结
说到底,同学之间群殴致人轻伤,这事儿可大可小,但绝对不是“闹着玩”,一旦触及法律,留下案底,对孩子未来的升学、就业、参军等都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作为律师,我给大家几点忠告:
孩子们,你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让青春蒙上阴影,法律是底线,也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武器,但绝对不是用来触犯的,珍惜校园时光,珍惜同学情谊,共同健康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我是王律师,咱们下次再聊。
同学间群殴致人轻伤,会怎么判刑?能从轻处理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孩子们在学校里,同学之间有点小摩擦、小矛盾,本来是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正常事儿,但如果因为这些矛盾升级,演变成...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