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被砍伤,轻伤到底是怎么评的?万一评上了,又该咋办?
大伙儿都知道,脸上挂彩,可不是小事儿,先不说疼不疼,这关系到“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伤,到底算啥程度?够不够得上“轻伤”?毕竟是脸上,影响可不小,既可能影响咱的颜值,还可能影响咱的心理健康,一旦遇...
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摩擦口角呢?可一旦动了手,闹到双方都挂了彩,鉴定下来还都是“轻伤”,这性质可就不一样了,心里肯定也七上八下的,这时候,最关键的不是互相指责,而是琢磨琢磨,到底怎么处理才能把事儿化小,把彼此的损失降到最低,别一不小心就从“民事纠纷”滑向了“刑事深渊”。
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轻伤”已经不是简单的“小打小闹”了。按照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级别,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这可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搞不好就得留下案底,影响自己和家人,千万别觉得“不就是擦破点皮,流点血嘛”,这想法可要不得!
那遇到这种双方都轻伤的情况,到底咋整才是最好的呢?
我的建议是,能和解,尽量和解!这绝对是上上策。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双方都有伤,说明可能是互殴,或者双方都有过错,真要闹到法院,谁也占不到绝对便宜,到时候,双方都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比如拘役、管制,甚至缓刑,还得互相赔偿医药费、误工费什么的,费时、费力、费钱,还伤和气,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先冷静!千万别在气头上再火上浇油。不管是谁先动的手,事儿已经出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事情更糟。
第二步,看看能不能私下协商解决。如果双方都还能沟通,没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可以找个双方都信得过的中间人,坐下来好好聊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各自承担多少责任,医药费、误工费这些怎么算,都摆到台面上,如果能达成一致,最好签订一个书面的《和解协议》,把赔偿金额、履行方式、双方互不追究责任(包括刑事和民事)这些都写明白,双方签字按手印,这可是个重要的凭证,能避免后续再扯皮。
那要是,唉,当时脑子一热,已经报了警,警察也介入了,这可咋整?
别慌!报了警不代表就一定会被抓、会被判刑,警察介入后,通常会先进行调查,做笔录,然后可能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这时候,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同时明确表达愿意调解的意愿,非常重要!很多时候,警方也倾向于通过调解来化解这类民间纠纷,如果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并且履行完毕,那公安机关通常就不会再将案件作为刑事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了,这可是能大事化小的关键一步。
以案说法:
就说前阵子我碰到的一个事儿吧,小李和小王是邻居,因为楼道堆东西的事儿吵了起来,越吵越凶就动了手,小李把小王的胳膊打骨折了(轻伤二级),小王也把小李的脸给抓伤了,眼睛也打肿了(轻伤二级),当时邻居看不过去就报了警。
警察来了之后,两个人还都梗着脖子,谁也不服谁,我介入后,先分别跟他俩聊了聊,分析了一下利弊:“你俩这都构成轻伤了,真要走刑事程序,都可能被判缓刑,那档案上可就有污点了,对以后工作、孩子上学啥的都可能有影响,再说,本来就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闹这么僵图啥呢?”
后来,在我的劝说和派出所的主持下,两人都冷静下来了,小李家主动赔偿了小王的医药费、误工费啥的,小王也对小李道了歉,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书》,并且当场履行了赔偿,派出所就做了撤案处理,俩人事后虽然还有点别扭,但总算没闹到法庭上,也保住了各自的清白,你看,这就是和解的好处,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律师解读:轻伤就够得上这条了,所以千万别掉以轻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律师解读:小李和小王这个案子,就符合这个“民间纠纷引起”、“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所以可以和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律师解读:这就是和解的法律后果,能从宽处理,甚至不起诉、免于处罚。)
律师总结:
所以啊,碰到双方都轻伤的情况,大家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法律是底线,但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止一种,尤其是这种双方都有损失的情况,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往往才是性价比最高、也最能化解矛盾的“最好”处理方式,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到大家!
双方都轻伤,到底怎么处理才最好?万一已经报了警,又该咋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摩擦口角呢?可一旦动了手,闹到双方都挂了彩,鉴定下来还都是“轻伤”,这性质可就不一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