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律师函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看这几点!
“【XX律师事务所】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我方已受债权人委托,正式启动法律程序,请于48小时内结清欠款,否则将依法起诉并列入失信名单……”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手机差...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漏了半拍,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怎么就逾期了?”
别急,先深呼吸,这种短信,未必是真的,越来越多的人反映收到了类似的“逾期提醒”,但自己压根没办过贷款,这到底是银行系统出错?还是有人在搞鬼?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说官话套话,我就用一个老律师的视角,带你一五一十拆解这条短信背后的真相。

说实话,现在的诈骗技术,已经高到能以假乱真。
你看那条短信:开头是“尊敬的客户”,结尾有银行名称,甚至还有所谓的“客服电话”和“还款链接”,字体、格式、语气,全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可问题是——真正的银行,从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催收逾期贷款,更不会附带链接让你点击还款。
我接触过不少案例,当事人点开那个链接,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钱还没还上,卡里的存款先被转走了,这就是典型的“伪基站+钓鱼网站”组合拳。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点链接、输密码、转账的“银行短信”,99%是诈骗。
别慌,三步就能验明正身:
查官方渠道
打开你常用的银行APP,或者登录官网,查看你的贷款账户状态,如果根本没有贷款记录,那这条短信就是假的。
打官方客服
别信短信里的“客服电话”,那是骗子设的陷阱,请拨打银行官网公布的全国统一客服热线(比如工行95588、建行95533),让人工坐席帮你核实是否有逾期。
逻辑
真正的银行催收短信,措辞严谨,不会用“立即还款否则起诉”这类恐吓性语言,正规催收会给你留出申诉和沟通的空间,不会一上来就威胁“上报征信”。
这种情况其实不少见,有可能是:
一旦确认自己没贷过款却被列入“逾期名单”,你有权要求银行或相关机构删除不良记录,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不是小事,征信污点会影响你买房、买车、办信用卡,甚至影响子女政审。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收到某银行短信,称她一笔15万元的信用贷已逾期6个月,即将被起诉,可她明明从未申请过这笔贷款。
她第一时间报警,并向该银行提交身份证明、征信报告等材料,银行调查后发现:原来是第三方合作平台在未核实身份的情况下,通过人脸识别漏洞完成了远程开户和放款,而操作者使用的是盗用的身份信息。
银行撤销了该笔贷款记录,赔偿李女士精神损失费5000元,并对合作平台进行了整顿,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当地消保委的典型案例。
关键点在于:李女士没有慌着还款,而是选择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才避免了更大损失。
也就是说,如果你因虚假贷款信息导致名誉受损或财产损失,不仅可以要求更正记录,还能主张赔偿。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最怕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的情绪失控。
骗子就是要你慌,一慌就容易犯错——点链接、打电话、转账,步步陷阱。
我的建议很明确:
✅ 收到类似短信,先别信,也别删,截图保存;
✅ 立即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贷款信息;
✅ 如确认被冒名贷款,马上向银行书面申诉,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 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启动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你的身份信息,是你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守护它,比守住银行卡密码更重要。
这个社会越来越数字化,风险也藏得越来越深,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懂法用法,再狡猾的骗局,也终将无处遁形。
—— 一位不愿看到客户吃亏的老律师
收到银行贷款逾期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看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期,请立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