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打了,轻伤到底是个啥标准?能评上吗?
哎,碰上被人打的事儿,谁心里都不痛快,除了身体受苦,心里更是憋屈,这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我这伤,到底算什么程度?能不能算“轻伤”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对方要不要承担更严重的责任,咱就用大白话,把...
当爹妈的最怕啥?怕孩子磕了碰了,更怕孩子在外面跟人起冲突,万一伤到了别人,或者自己受了伤,那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特别是16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有时候一点小事可能就“火星撞地球”,一旦听说孩子参与打架,还可能涉及到“轻伤”,很多家长就懵了:“轻伤?听起来好像不重啊,是不是赔点钱就完了?” 您可千万别这么想!这“轻伤”在法律上的分量,可能比您想象的要重得多,尤其是对于16岁这个特殊的年龄。
先弄明白:法律上说的“轻伤”,到底是个啥?
咱老百姓嘴里的“轻伤”,可能就是擦破点皮、流点血,养两天就好了,但在法律上,“轻伤”可不是您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那是有严格医学标准的!
这个标准,全称叫《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里面规定得非常细致,从头皮擦伤到骨折,从牙齿脱落到视力听力受损,都有明确的界定,简单说,“轻伤”是指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未危及生命;遗留组织器官结构、功能中度损害或者明显影响容貌。
听起来有点绕?咱举几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具体以鉴定为准哈,这只是举例帮助理解):
看到没?这些可不是咱理解的“小打小闹”,一旦有人说孩子把人打成“轻伤”了,或者孩子被打成“轻伤”了,第一步不是慌,也不是私了,而是要通过公安机关委托,由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根据这个《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来出具正式的《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这个鉴定书,才是法律上认定“轻伤”的唯一依据。
16岁的孩子把人打成“轻伤”,会有啥后果?
这才是家长们最关心的,16岁,这个年龄是个“坎儿”。
咱国家《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16岁,已经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
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程度的,就可能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
除了刑事责任,还有民事赔偿责任,不管刑事上怎么处理,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如医疗费、误工费(如果对方是学生,可能是家长的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后续治疗费等等,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就是父母),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16岁孩子致人轻伤,绝不是“赔钱了事”那么简单,它已经触及到了刑事犯罪的边缘,处理不好,孩子可能就背上了“案底”,这对他未来的升学、就业,甚至考公务员、参军,都会有影响。
以案说法
小明(16岁,高中生)和小李(16岁,同校不同班)因为篮球场上抢球发生口角,进而推搡起来,小明一时冲动,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砸向小李的胳膊,导致小李尺骨骨折。
事后,小李家长报警,公安机关介入后,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小李的伤情进行鉴定,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小李的尺骨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这个时候,小明的行为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了。
公安机关可能会先进行调解,如果小明家长积极与小李家长沟通,主动承担了全部医疗费、护理费等,并额外给予了一定的补偿,取得了小李及其家长的书面谅解,小明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实供述,认罪认罚。
考虑到小明是未成年人,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初犯、偶犯,主观恶性不大),并且积极赔偿取得谅解,认罪悔罪态度好,检察院可能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小明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考验期内表现好就不起诉了),或者法院在审判时会判处“缓刑”,甚至“免予刑事处罚”。
但如果小明家长拒不赔偿,或者小明拒不认罪,那等待小明的,很可能就是实刑判决了,虽然刑期可能不长,但“犯罪记录”这个污点是抹不掉的。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所以啊,各位家长,关于16岁孩子打架致人“轻伤”这事儿,您可得拎清楚:
青春期的孩子,冲动、讲义气,但也容易犯错,作为家长,平时要多引导,多沟通,让孩子明白冲动的代价,学会用理智和法律解决问题,而不是拳头,万一真出了事,也别埋怨指责,先想着怎么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帮助孩子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 能帮到您,有法律问题,随时咨询专业律师。
16岁孩子打架,轻伤到底是个啥标准?会有啥后果?,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当爹妈的最怕啥?怕孩子磕了碰了,更怕孩子在外面跟人起冲突,万一伤到了别人,或者自己受了伤,那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