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贷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开头写着“【易贷】您在本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疑问:我没借过啊?谁用我的信息办的贷款?还是我真忘了还?更可...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您好,这里是XX金融客服,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或者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XX贷】您尾号8836的贷款账户已逾期12天,剩余本金+罚息共计23,876元,请于24小时内处理,否则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快?手心出汗?脑子里闪过无数个问号: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我没借钱啊!还是……我真的忘了还?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捋清楚:当有人发短信、打电话说你贷款逾期时,你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背后可能藏着什么陷阱?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首先划重点:凡是没经过你本人确认的所谓“贷款逾期”,一律先打个问号。
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冒充金融机构、伪造短信链接、使用AI语音外呼……都是常见套路,他们利用的就是你对“征信受损”“被起诉”“坐牢”这些后果的恐惧心理。
所以第一步,别慌,也别立刻转账或点击任何链接!
查自己的借贷记录
打开你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各大银行APP,查看“借呗”“微粒贷”“网商贷”“信用卡分期”等是否有相关贷款,也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https://ipcrs.pbccrc.org.cn)查个人征信报告,看名下是否有不明贷款记录。
核实对方身份
如果是电话,不要在来电中直接回应,挂断后,通过官方客服渠道(比如银行官网留的号码)主动拨打过去,询问是否有这笔贷款。绝不回拨来电显示的号码!那很可能是虚拟号码。
警惕“加QQ/微信处理”“扫码还款”等话术
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让你加私人社交账号处理还款,更不会让你扫二维码付款到个人账户,一旦出现这类要求,99%是诈骗。
注意语言威胁和紧迫感制造
“再不还就起诉你!”“马上冻结银行卡!”“子女考公受影响!”……这些都是典型的恐吓式话术,真正的催收虽然也会提醒后果,但语气专业、有据可依,不会情绪化施压。
保留证据,随时报警
把短信截图、通话录音(需告知对方正在录音)、对方号码都保存好,如果确认是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案。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电话,说她2021年在某平台申请了1.8万元贷款,现已逾期两年多,本息合计近3万,若不处理将被起诉。
李女士一头雾水,说自己从没贷过款,对方却说“是你身份证被人盗用”,然后表示可以“内部撤案”,但需要先交5000元“保证金”到指定账户,并让她下载一个“安全认证APP”填写银行卡信息。
幸好李女士多留了个心眼,挂电话后立即打了该金融公司的官方客服,结果被告知:根本没有这笔贷款,公司也从未授权第三方催收使用私人账号收款。
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专门伪造贷款记录、冒充催收人员实施诈骗的团伙,已作案数十起,李女士庆幸没转账,否则不仅钱没了,银行卡信息也可能被盗刷。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越是听起来“合情合理”的骗局,越要警惕。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266条规定:
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规定:
催收机构不得恐吓、辱骂、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冒充国家机关或司法单位进行威胁。
也就是说,任何以“上报征信”“坐牢”“抓人”为由逼你还钱的行为,只要超出合法边界,都涉嫌违法甚至犯罪。
遇到“发短信打电话说我贷款逾期”的情况,核心原则就三个字:慢、查、留。
如果你确实有贷款逾期,也别逃避,主动联系正规机构协商还款计划,避免被不良催收乘虚而入,但如果你根本没借钱,却被莫名“背锅”,那就要果断维权——向公安机关报案、向银保监会投诉、必要时提起名誉权诉讼。
法律永远站在讲理的一边,你不需要为不属于你的债务买单,更不该活在虚假恐吓的阴影里。
这个世界很复杂,但只要你手里握着常识和法律,就没人能轻易拿走你的安宁。
—— END ——
发短信打电话说我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您好,这里是XX金融客服,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