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上征信?收到短信别慌,先搞清这几点再行动!
某天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请尽快还款。”——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征信是不是黑了?”“以后还能不能贷款买房了?” 别急,...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银行搞错了?”其实真相可能更复杂。
身份信息被冒用
最常见的情况是你的身份证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你的名义申请了网贷或信贷产品,这类平台审核机制相对宽松,仅凭身份证照片+人脸识别(有时甚至是伪造的)就能放款,一旦他们还不上钱,催收短信自然就发到你手机上了。
手机号被重复注册
有些人在注销旧号码后,运营商会将该号码重新投放市场,如果你的新手机号曾被前机主用于绑定贷款账户,而平台未及时解绑,系统仍会向这个号码发送通知,虽然名字对不上,但短信照样能收到。
银行内部数据错误或系统对接失误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是银行在客户信息录入、系统迁移或与第三方合作过程中出现数据错配,导致短信误发,比如你在某银行预留的手机号,恰好和另一个逾期客户的号码撞了。
“共债”关联误判
部分金融科技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若你与某个高风险用户有通信记录、转账往来等“关联行为”,系统可能误判你为共同借款人,进而推送催收信息。
❌ 别直接回拨短信里的电话
很多催收电话是外包团队甚至诈骗团伙打的,一接通就恐吓、威胁,目的就是让你心虚转账。
❌ 别轻易点击短信链接
伪装成“还款入口”“征信查询”的钓鱼链接,一点进去就可能盗取你的银行卡信息。
❌ 别以为“不是我借的就没事”
长期放任不管,可能导致你的征信被悄悄标记为“高风险”,影响未来房贷、车贷甚至就业背景调查。
✅ 第一步:立即截图保存证据 发送时间、号码归属(可用天眼查/企查查看是否为正规机构号段)。
✅ 第二步:拨打官方客服核实
如果是某某银行发来的短信,立刻打该银行官方客服(95开头),说明情况并要求核查是否存在以你名义开立的贷款账户。
✅ 第三步:查询个人征信报告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使用“云闪付”APP免费查一次征信,重点看:
✅ 第四步:报警+提交异议申请
如果确认身份被盗用,立即去派出所报案,拿到《受案回执》,然后拿着材料向涉事金融机构提出“非本人办理”异议申诉,要求删除不良记录。
✅ 第五步:考虑启用“个人信息保护”权利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你有权要求相关平台停止处理你的信息,并删除非法采集的数据。
去年,杭州的小李刚办了一张某国有大行的信用卡,还没激活,就接连收到三条来自“XX金融”的催收短信,称他一笔8000元的消费贷已逾期15天,小李一头雾水,赶紧打过去问,对方态度强硬:“再不还钱就上门催收。”
他冷静下来后,做了三件事:一是查了自己的征信,发现确实有一笔陌生贷款;二是联系该平台客服,被告知“借款时用了你的身份证和人脸识别”;三是报警,警方调查发现,有人用AI换脸技术伪造了他的生物识别信息完成远程开户。
平台因风控漏洞承担责任,贷款作废,小李的征信也得以修复,但这期间他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奔波取证,心理压力极大。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科技越发达,身份盗窃就越隐蔽,被动等待解决不如主动防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253条之一: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4条:
个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拒绝他人处理其个人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处理。
收到“别人贷款逾期”的短信,绝不是小事,它可能是你个人信息泄露的第一道警报。
这不是“误会”,而是潜在的信用危机。
作为律师,我建议每一位朋友都要建立“信用防火墙”意识:
你的名字、身份证、手机号,都是你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守好它们,就是在守护你未来的房子、车子、工作和尊严。
新办的卡竟收到别人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4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如果你现在正看着那条诡异的短信发愣——别犹豫了,现在就去查征信,打客服,留证据。
你今天的果断,可能会避免三年后的官司缠身。
为什么会收到“别人的逾期短信”?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银行搞错了?”其实真相可能更复杂。 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