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被短信说贷款诈骗?别慌,三步教你冷静应对!

金融债务37秒前1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信用卡或网贷还差几天到期,正打算筹钱还款,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已涉嫌贷款诈骗,请立即联系XX警官处理,否则将依法追责!”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是不是真的犯法了?会不会被警察抓走?家人会不会知道?

先别急着恐慌,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与金融法律事务律师,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短信根本不是公安机关发的,而是催收机构甚至诈骗分子的恐吓手段,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带你一步步拆解这类“逾期+诈骗”话术的套路,并告诉你该怎么回、怎么防、怎么保护自己。

逾期被短信说贷款诈骗?别慌,三步教你冷静应对!


为什么一逾期就说我“贷款诈骗”?

很多人搞不清楚一个基本概念:民事违约 ≠ 刑事犯罪

你借了钱没按时还,这属于借贷合同纠纷,是典型的民事问题,银行或平台有权催收、上报征信、甚至起诉你要求还款,但这些都不等于你“诈骗”。

真正的“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伪造收入证明、捏造购房合同、拿假身份证骗贷……这些才是刑法打击的对象。

而你只是因为失业、生病、生意失败导致暂时还不上,主观上没有骗钱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造假行为——你说,凭什么扣你个“诈骗”的帽子?

那些动不动就说你“涉嫌贷款诈骗”的短信,99%是违规催收在打擦边球,目的就是吓唬你还钱。


收到这种短信,怎么回复才不吃亏?

记住三个原则:不慌、不删、不乱回

第一步:保存证据

立刻截图这条短信,包括发送号码、时间、内容,如果对方打了电话,也记得录音(提前告知对方“我在录音”更稳妥),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二步:理性回应(可选)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回应,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模板:

“您好,我已收到贵方信息,关于我的借款情况,我清楚属于民事债务范畴,目前因个人原因暂未清偿,正在积极筹措资金,若涉及正式法律程序,请通过合法途径通知本人,冒用司法机关名义进行威胁,可能涉嫌违法,我已保留相关证据。”

这段话不卑不亢,既表明你在积极面对债务,又划清了底线——别拿“坐牢”“通缉”来吓我。

第三步:核实身份

凡是自称“公安”“法院”“反诈中心”的,一律不信!真警察不会通过短信、社交软件让你转账或自证清白,你可以主动拨打110或当地派出所电话,核实是否有立案。


以案说法:小李差点被“诈骗短信”逼崩溃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当事人小李,32岁,做电商创业失败,欠了一笔15万的网贷,逾期两个月后,他开始频繁收到短信:“你已被列入全国通缉名单,涉嫌贷款诈骗,请速联系王警官0000-XXXXXX。”

小李吓得整夜失眠,甚至想跑路,后来他鼓起勇气咨询我,我们查了那个所谓的“警官号”,发现是虚拟运营商号码;再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确认没有任何立案记录。

我们向银保监会和网信办举报了该催收公司,并发送律师函要求停止骚扰,对方很快收敛,平台也更换了合规催收团队。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恐惧往往来自信息不对称,当你懂法,你就不再任人宰割。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谁都不能碰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09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你有还款责任,但也享有合法权益。
  • 《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诈骗罪需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和欺骗行为,单纯逾期不构成犯罪。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不得使用“诈骗”“坐牢”等误导性词汇进行催收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可处拘留或罚款

换句话说,发这种短信的人,很可能自己已经违法了。


律师总结:守住底线,才能走出困境

朋友们,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吞噬理智。
你要明白:
👉 逾期是经济问题,不是道德审判;
👉 催收可以合法进行,但不能越界恐吓;
👉 你有权体面地面对困难,也有权拒绝羞辱式催收。

下次再收到“贷款诈骗”的短信,别慌,深呼吸,保存证据,冷静回应,必要时找专业律师介入。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能清醒地站起来,依法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权利。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逾期被短信说贷款诈骗?别慌,三步教你冷静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纳税证明怎么开?手把手教你避坑,材料、流程、常见问题全解析
« 上一篇6分钟前
×
03
2025 10

逾期被短信说贷款诈骗?别慌,三步教你冷静应对!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信用卡或网贷还差几天到期,正打算筹钱还款,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已涉嫌贷款诈骗,...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