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游前,这些法律和细节你搞懂了吗?
原创文章: 怎么去日本旅游?——从签证到文化避坑的全攻略 想去日本旅游,光有热情可不行,从签证、行程规划到当地法律禁忌,稍不注意就可能踩坑,作为律师,我经常遇到游客因疏忽细节导致纠纷的案例,今...
“去日本旅游有哪些必知的法律风险和实用攻略?”
想去日本旅游,光查景点和美食可不够!从签证申请到入境禁忌,稍不留神可能触犯当地法律,今天就用“律师+游客”双重视角,带你避开雷区,玩得安心又尽兴。
日本签证审核严格,尤其是收入证明、在职材料等,曾有游客因伪造银行流水被拒签并列入黑名单,律师建议:哪怕工资不够,用合法存款证明或直系亲属担保更稳妥。
●药品:含麻黄碱的感冒药、镇痛药(如白加黑)需申报,否则可能涉嫌违法;
●现金:超过100万日元(约5万人民币)必须填写申报单,未申报可能被没收;
●电子烟:日本禁止携带含尼古丁的电子烟入境,非尼古丁型需确认成分。
●垃圾分类:大阪曾对游客开罚单(如误丢饮料瓶罚款2000日元);
●公共场所禁烟:东京街头吸烟需到指定区域,违者最高罚5万日元;
●拍照礼仪:未经允许拍路人可能侵犯肖像权,尤其涉及未成年人。
2023年,一名中国游客在大阪便利店将未结账的饭团放入包内,被店员报警,虽然物品价值仅300日元(约15元人民币),但根据日本《刑法》第235条,该行为构成“窃盗罪”,最终被判罚款10万日元并留下犯罪记录。
律师析案:日本对“小偷小摸”零容忍,即便事后道歉赔偿,仍可能被追究刑责。
●《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持旅游签证严禁打工,违者可能被遣返并限制入境;
●《轻犯罪法》:第1条13项“排队加塞”、第23条“深夜喧哗”均可被处罚;
●《消费税法案》:购物满5000日元可退税,但需注意“消耗品”(如化妆品)需密封携带出境。
日本旅游的“自由”建立在规则之上,出发前务必:
律师眼里没有“小事”,提前做功课才能让旅途少踩坑!
,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去日本旅游有哪些必知的法律风险和实用攻略?” 原创文章内容: 想去日本旅游,光查景点和美食可不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