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怎么找

普法百科33秒前1

实习怎么找?——从迷茫到精准落地的实用指南

又到一年实习季,不少大学生或职场新人都在问:“实习怎么找?”有人海投简历石沉大海,有人被“黑中介”坑了押金,还有人进了公司才发现是打杂岗位,找实习不仅是拼运气,更是一场需要策略的“法律+职业”双赛道博弈。

第一步:明确目标,避开“假实习”陷阱

别急着投简历!先问自己:这段实习是为了刷经历、学技能,还是转正?

实习怎么找

  • 如果是技术岗(如法律、IT),优先选择能接触核心业务的公司;
  • 如果是为了转正,务必提前确认企业是否有留用名额(口头承诺无法律效力,需写入协议)。

警惕“付费实习”骗局:某些机构声称“内推名额收费”,实则涉嫌诈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劳动者财物。

第二步:渠道筛选,法律合规是关键

  • 官方渠道:企业官网、校招平台(如应届生求职网)、高校就业中心(合作企业经过资质审核);
  • 社交渠道:LinkedIn、行业社群(注意核实HR身份,避免隐私泄露);
  • 熟人内推:效率高,但需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和报酬(避免变成“免费劳动力”)。

第三步:协议审核,别签“霸王条款”

拿到offer后,务必确认协议是否包含:

  1. (避免“行政助理=端茶倒水”);
  2. 薪资与工时(低于最低工资可投诉);
  3. 保密与竞业条款(学生一般无需承担,若发现异常可拒绝签字)。

第四步:权益保护,保留证据

  • 加班是否支付加班费?
  • 是否购买意外保险?
  • 遭遇性骚扰或歧视如何维权?
    (所有沟通记录、邮件、考勤表都要存档!)

第五步:离职交接,避免纠纷

即使只实习1个月,也要:

  • 书面提交离职申请;
  • 归还公司财物并签字确认;
  • 索要实习证明(注明工作时长和表现)。

以案说法:大学生小张的“踩坑”经历

2022年,某高校学生小张通过中介找到“某知名律所实习”,支付5000元“内推费”后,却被安排到郊区打印室整理文件,且无协议,后经律师介入,中介因欺诈被行政处罚,但小张的损失已难以追回。

法律焦点

  1. 中介收取费用违法;
  2. 实习岗位与宣传不符涉嫌虚假宣传;
  3. 无协议导致维权困难。

法条链接

  1.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禁止用人单位扣押证件或收取财物。
  2. 《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第十七条:实习单位应签订协议,保障学生权益。
  3.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欺诈签订的合同可撤销。

律师总结

找实习的本质是“双向考察”,既要展现能力,也要用法律武装自己,记住三点:

  1. 所有承诺落到纸上
  2. 所有缴费立即警惕
  3. 所有异常保留证据

职业道路的第一步,千万别输在“不懂规则”上,如果遇到纠纷,及时联系劳动监察部门或专业律师,你的时间与权益,值得被认真对待。

(本文为原创实务指南,未经许可禁止搬运或洗稿。)

,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农民工不交社保,是无奈之举还是隐藏的法律陷阱?
« 上一篇2分钟前
×
25
2025 09

实习怎么找

实习怎么找?——从迷茫到精准落地的实用指南 又到一年实习季,不少大学生或职场新人都在问:“实习怎么找?”有人...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