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网贷逾期被起诉?法庭说对这3句,能帮你减少损失
信用卡、网贷逾期后收到法院传票,不少人慌得手足无措,觉得“上了法庭就只能认栽”。其实并非如此,庭审时只要抓准核心,清晰表达关键信息,既能正视自身责任,又能合理维护权益,最大程度减少损失。34岁的张先生就有这样的经历,他因信用卡和网贷共逾期6万元被起诉,靠着在法庭上说对三句话,不仅减免了超标费用,还争取到了合适的还款方案。
张先生在一家销售公司工作,前年为了给刚毕业的弟弟创业凑钱,刷了3张信用卡,还借了2笔网贷,总共5万元。后来弟弟创业失败,他自己又因业绩下滑被降薪,月薪从1万元降到6000元,无力按时还款,短短8个月,欠款连本带息涨到6万元。去年年底,他收到了法院传票,“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怕影响征信,还怕被列为失信人员,连家都不敢回”。好在他一位懂法律的同学提醒他,提前整理好相关材料,庭审时有条理地说清情况,事情才有了转机。
下面这三句话,正是张先生庭审中的“关键”,也适用于多数信用卡、网贷逾期被起诉的情况,每一句都有明确的作用:
1. “认可债务本金,逾期是因客观困难,绝非恶意拖欠”
庭审一开始,银行和网贷平台的代理律师就列出了张先生的逾期记录、欠款明细,认为他“长期逾期且有逃避还款的嫌疑”。张先生没有慌乱,冷静地说:“我认可5万元的债务本金,也知道逾期要承担相应责任,但逾期真的不是我故意不还。去年我弟弟创业失败,我自己又被降薪,收入大幅减少,还要承担家里的日常开支和父母的医药费,实在是没办法按时还款,这是客观困难导致的,绝非恶意拖欠。” 同时,他向法庭提交了公司的降薪通知、弟弟创业失败的相关证明、父母的医药费单据以及自己的收入流水——降薪后每月6000元,扣除3000元生活费和1500元医药费,剩下的钱根本不够还款。
这句话的核心是“区分恶意拖欠和客观逾期”。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恶意拖欠(比如明知自己没能力还还大量借贷、逾期后转移财产等)要承担更重的责任,而因降薪、家人重病等客观原因导致的逾期,法院会更倾向于让双方协商解决。法官看完张先生提交的证据,认可了他“非恶意拖欠”的说法,为后续的调解打下了基础。
2. “请求法院核查利息、违约金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接着,张先生针对对方主张的1万元利息及违约金提出了疑问:“我了解到,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金融机构和合法网贷平台的贷款利息、违约金等综合费用,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我逾期期间,一年期LPR大概在3.45%-3.85%之间,4倍就是13.8%-15.4%,但你们计算的综合费率超过了20%,超出的部分我觉得不符合规定,请求法院依法核查。”
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一步。很多人逾期后,不清楚利息和违约金有法定上限,只能被动接受高额费用,而法院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查这些费用,对于超出法定标准的部分,会直接驳回。庭审中,法官让银行和网贷平台提交了费用计算明细,经过核算,确实有3000元费用超出了法定上限,最终这部分被认定为无效,张先生只需承担7000元的合法利息及违约金。
3. “有还款意愿,恳请法院主持调解,制定分期还款方案”
最后,张先生主动表达了还款的诚意:“我一直都想把欠款还清,只是现在能力有限,恳请法院主持调解,让我和银行、网贷平台协商一个分期还款方案,我保证会按时履行。” 他还提出了具体的还款计划:“我现在除了本职工作,下班后还在跑网约车,每月能多赚2000元,总收入能到8000元。扣除必要开支后,每月能拿出2500元还款,希望能分23期还清(本金5万元+合法费用7000元,合计5.7万元,每期约2478元),如果之后收入增加,我会提前还款。”
法院调解是逾期案件中很常见的解决方式,只要债务人有明确的还款意愿和可行的还款计划,银行和网贷平台通常愿意接受——毕竟他们的核心目的是收回本金,而不是非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最终,在法官的协调下,银行和网贷平台同意了张先生的分期方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他不仅不用一次性拿出6万元,还减免了3000元的超标费用,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
“上法庭前,我以为自己肯定要吃大亏,没想到说对这三句话,结果比预想的好太多。”张先生感慨道,“关键是要提前准备好证据,在法庭上有条理地表达,既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也不放弃该有的权益。”
不过,张先生的经历也让不少人有疑问:如果逾期金额很大(比如超过20万),还能争取到长期分期吗?要是银行和网贷平台坚决不同意调解,法院判决后还是没能力一次性还款,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