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民事欺诈怎么办?律师教你如何维权!

普法百科34秒前1

什么是民事欺诈?如何识别?

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在民事活动中故意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 虚假宣传:商家夸大产品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
  • 合同欺诈:签约时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导致对方受损。
  • 投资诈骗:以高回报为诱饵,骗取投资人资金。

如果你发现对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导致自己遭受损失,那么你可能遇到了民事欺诈。

遭遇民事欺诈怎么办?律师教你如何维权!

遭遇民事欺诈,如何维权?

固定证据,避免损失扩大

  • 聊天记录、合同、转账凭证:这些都是关键证据,务必保存好。
  • 录音录像:如果对方口头承诺与事实不符,可以合法录音取证。
  • 第三方证明:如证人证言、鉴定报告等,增强证据链。

协商解决,争取和解

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先与对方协商,要求退款、赔偿或修改合同条款,如果能达成和解,可以节省诉讼成本。

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

如果是消费欺诈,可以向12315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由行政机关介入调查。

向法院起诉,主张撤销合同或索赔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合同之诉损害赔偿之诉,要求:

  • 撤销合同(《民法典》第148条)
  • 赔偿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合理维权费用)

以案说法:购房合同欺诈如何维权?

案例:张先生购买某楼盘时,开发商承诺“精装修交付”,但实际交房时装修质量极差,与样板间严重不符,张先生起诉后,法院认定开发商构成欺诈,判决撤销合同并赔偿损失。

律师分析

  1. 开发商虚假宣传,构成民事欺诈。
  2. 购房者固定证据(如广告宣传册、合同约定、现场照片)是关键。
  3. 法院支持撤销合同,并判赔装修差价、维权费用等。

法条链接

  • 《民法典》第148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

律师总结:如何避免民事欺诈?

  1. 交易前核实对方资质,避免轻信口头承诺。
  2. 合同条款要清晰,重要事项必须书面约定。
  3. 保留所有交易证据,以防日后维权无据。
  4. 遇到欺诈及时行动,协商不成尽快起诉,避免错过诉讼时效(一般3年)。

遇到民事欺诈不要慌,专业律师帮你理清思路,合法维权!

遭遇民事欺诈怎么办?律师教你如何维权!,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哎哟,这可真是…收到网贷被起诉的照片,我该怎么办?
« 上一篇1分钟前
单位不给我交社保,工伤了还能申请赔偿吗?
下一篇 »3秒前
×
19
2025 09

遭遇民事欺诈怎么办?律师教你如何维权!

什么是民事欺诈?如何识别? 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在民事活动中故意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