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晰’怎么写?别让这个细节毁了你的法律文书!
原创文章内容: “晰”这个字,左边是“日”,右边是“析”,合起来就是“日光下的分析”——意思再明显不过:清晰、分明,但在法律文书里,很多人写错它,要么写成“淅沥”的“淅”,要么干脆少一横、多一撇。...
在日常写作中,"已经"这个词我们经常用到,但很多人却分不清"已"和"以"的区别,甚至在一些正式的法律文件里也会出现混淆,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但在法律文书里,一个字的误差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句子的含义,甚至导致合同条款的解释出现偏差,我们就来彻底搞清楚:"已经"的"已"到底怎么写?
"已"和"以"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完全不同:
"已"(yǐ):表示"已经"、"停止"、"结束"的意思,
"以"(yǐ):通常表示"用"、"凭借"、"为了"等意思,
在法律文书中,"已"常用于描述时间或状态的完成,
而"以"则多用于表示方式、手段或依据,
如果混淆这两个字,可能会导致句子意思完全改变。
某公司在签订合同时,由于疏忽将"已支付"写成了"以支付",导致合同条款出现歧义,合同原文是:"乙方应在收到甲方以支付款项后3日内发货。"
争议点在于:"以支付"到底是指"凭借支付行为"还是"已经支付"?乙方认为甲方尚未付款,所以拒绝发货;而甲方坚称自己已经付款,只是合同写错了字,最终双方对簿公堂,法院认为合同条款存在歧义,最终判决双方各承担50%责任,导致甲方因一个字损失了数十万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法律文书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别字,都可能引发重大法律风险,在起草合同时,一定要确保用词精准,避免因一字之差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6条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合同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也就是说,如果合同中的文字表述不清,法院会根据合同整体内容、交易习惯等来推断其真实含义,但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还是从一开始就确保用词准确,避免歧义。
法律文书的严谨性决定了它的效力,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字的错误而让整个合同陷入争议。"已"和"以"虽小,但影响巨大!下次写合同时,可别再写错了哦!
已经的已到底怎么写?别让错别字毁了你的法律文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在日常写作中,"已经"这个词我们经常用到,但很多人却分不清"已"和"以"的区别,甚至在一些正式的法律文件里也会...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