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怎么写

普法百科2秒前1

原创文章内容:

生活中,"危险"二字常被挂在嘴边,但真要把它写清楚、说透彻,尤其是在法律层面,却没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更是一种可能引发法律责任的状态。"危险"在法律上究竟如何定义?又该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危险怎么写

从法律角度看,"危险"通常指一种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不利后果的客观状态,它可以是具体的(如高空坠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如网络诈骗的风险),判断"危险"是否成立,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可能性,即损害发生的概率;二是严重性,即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工地未设置安全围栏,路人随时可能跌入深坑——这种"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而食品中微量添加剂是否构成"危险",则需要专业鉴定,法律对"危险"的认定往往结合常识、行业标准和科学依据,并非单纯依赖个人直觉。


以案说法:

2021年某小区电梯故障案中,物业公司早收到居民多次投诉"电梯异响",却未及时检修,最终导致一名老人被困受伤,法院认为,物业明知电梯存在故障隐患(即"危险"),却未采取合理措施,构成过错,需承担赔偿责任。

此案的关键在于:"危险"是否可预见、可避免,如果物业能证明已定期检修且故障突发无法预测,结果可能不同,但证据显示,投诉记录和异响现象已明确提示风险,物业的疏忽坐实了"放任危险"的责任。


法条链接:

  1. 《民法典》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安全生产法》第4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 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律师总结:

"危险"不是玄学概念,而是法律上的技术性判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做到三点:

  1. 预见风险:对潜在隐患保持敏感,比如定期检查设备、关注消费者反馈;
  2. 留存证据:记录已采取的安全措施(如检修记录、警示标识),证明自己尽到义务;
  3. 及时止损:发现危险后立即行动,避免"明知而为"的过错。

法律不会惩罚所有"危险",但一定会严惩那些"漠视危险"的人,把"危险"写进责任清单,才能把它从生活中划掉。


文章特色:

  • 口语化表达中穿插专业分析,如"可能性""严重性"的拆解;
  • 案例选取贴近生活,突出"可预见性"这一法律要点;
  • 法条与总结部分强调实操性,指导读者如何规避风险;
  • 结尾金句强化核心思想,避免AI常见的刻板结论。
,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一、离婚后多久能买房?影响因素有哪些?
« 上一篇2分钟前
×
16
2025 09

危险怎么写

原创文章内容: 生活中,"危险"二字常被挂在嘴边,但真要把它写清楚、说透彻,尤其是在法律层面,却没那么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