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1年,还能放心借吗?律师给你指条明路

金融债务33秒前1

老张去年在“放心借”上借了一笔钱,本来想着周转几天就还,结果生意不顺,一拖再拖,转眼逾期1年了,最近他总接到催收电话,心里越来越慌:“我会不会被起诉?会不会上失信名单?这债是不是永远都甩不掉了?”

如果你也像老张一样,正为“放心借逾期1年”而焦虑,别急着绝望,作为一名处理过大量借贷纠纷的律师,我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话,帮你理清思路,找到出路。

逾期1年,还能放心借吗?律师给你指条明路


逾期1年,后果远不止“罚息”那么简单

咱得正视现实,逾期1年,早已不是“忘记还”的小失误,而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信用危机。
第一,信用记录彻底“花”了,央行征信系统会如实记录你这笔逾期,未来5年内,你想申请房贷、车贷甚至信用卡,基本都会被拒。
第二,罚息和违约金滚成雪球,很多平台逾期利率高达年化24%,1年下来,额外债务可能比本金还多。
第三,催收力度升级,从短信提醒到电话轰炸,甚至联系你的家人、同事,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干扰。
最严重的是,平台可能真的会起诉你,一旦法院判决后仍不还款,就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到时候坐高铁、飞机、住酒店都会受限。


以案说法:小李的“逾期1年”逆转故事

我的客户小李,2022年在“放心借”借了3万元,后来因失业逾期1年多,平台发来律师函,威胁要起诉他,他慌得不行,找到我时几乎崩溃。
我帮他做了三件事:

  1. 核实债务合法性:查清借款合同是否合规,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上限(年化15.4%);
  2. 主动协商还款方案:联系平台客服,说明困难,提出分期还款请求;
  3. 争取减免罚息:以“长期合作、诚意还款”为由,申请减免部分违约金。
    平台同意免除5000元罚息,并将剩余本金分12期偿还,小李避免了被起诉,信用修复也有了希望。

律师解读
不是所有逾期都会走向起诉,平台最终目的是回款,而非逼人走投无路,主动沟通、展现还款意愿,往往是破局关键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藏在《民法典》里

很多人以为逾期就是“理亏”,其实法律也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 放心借”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LPR的4倍(目前约15.4%),超出部分你可以拒绝支付。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
    → 还清债务后5年,逾期记录会自动删除,信用可以重生。
  • 《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还款,需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 但如果积极协商还款,可能避免被申请强制执行。

三步走出逾期困局

  1. 冷静面对,摸清底账
    别躲别慌,先查清到底欠多少本金、多少罚息,如果利率超标,保留证据准备谈判。
  2. 主动沟通,争取协商
    联系平台客服,说明困难(如失业、疾病),提出分期或减免方案,态度比逃避有用。
  3. 协议落地,守护信用
    如果达成新协议,一定要书面确认并按时还款,还清后,向平台申请开具《结清证明》,为修复征信做准备。

最后说句心里话:逾期1年不是世界末日,法律不是冰冷的枷锁,而是兜底的底线,只要你愿意面对,总有办法把踩歪的路一步步走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律师个人观点,不作为具体法律意见,案件细节因实际情况而异,请酌情咨询专业律师。

逾期1年,还能放心借吗?——律师给你指条明路,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地铁票价到底怎么算的?3分钟搞懂计价规则
« 上一篇3分钟前
×
16
2025 09

逾期1年,还能放心借吗?律师给你指条明路

老张去年在“放心借”上借了一笔钱,本来想着周转几天就还,结果生意不顺,一拖再拖,转眼逾期1年了,最近他总接到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