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低保的人还要不要交社保?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
老王今年52岁,拄着拐杖来到社区服务中心,手里捏着刚发的低保金,眉头皱成了“川”字,工作人员提醒他:“王叔,您下个月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该交了。”
他半天没吭声,最后叹了口气:“我都吃低保了,哪还有钱交社保?”
这问题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低保家庭共同的两难:眼下已经靠国家补助过日子了,还要不要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交社保?
低保和社保,根本不是“二选一”
很多人误以为,“吃低保”和“交社保”是对立的——仿佛选择了其中一个,就得放弃另一个,其实不然。
低保,全称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为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存而设立的社会救济制度,而社保,尤其是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体系,核心是“缴得多、得的多”,是一种长期投资。
也就是说,低保是“救急”,社保是“防老”,两者性质不同,功能也不同。
关键问题:交社保会影响低保资格吗?
会,但未必是负面影响。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低保家庭的收入认定是包括所有经济来源的,如果你交了社保,尤其是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这笔支出可以在计算家庭收入时予以扣除,也就是说,你交社保的钱不被视为“可支配收入”,不会因此导致你的低保被取消。
但注意:一旦你未来领取养老金,养老金收入是会计入家庭总收入的,如果养老金水平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低保资格就会受到影响。
✅缴费阶段:交社保不影响低保资格,反而可能显示你积极规划未来;
⚠️领取阶段:若养老金超过低保线,低保会逐步退坡甚至退出。
那到底该不该交?关键看这两点!
看年龄与健康状态
- 如果你还年轻(比如40岁以下),或有劳动能力,强烈建议坚持交社保,低保是暂时的,而养老和医疗是终身的。“低保是救命稻草,社保才是诺亚方舟”。
- 如果年龄较大(如接近退休)、身体差,未来可能长期依赖救助,则要谨慎计算投入与回报的时间成本。
看经济空间与长远规划
- 哪怕每月只能挤出几百元,交社保也是一种对未来有力的投资,尤其是医疗保险,一旦大病,社保报销比例远高于低保医疗救助。
- 如果眼下极度困难,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不必勉强,可以先维持低保,等经济稍缓再补缴社保(养老支持一次性补缴,但有政策限制需提前咨询)。
📌 实用建议参考:
- 优先保医疗:哪怕养老保险暂时不交,也尽量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保),年缴费低、保障实,避免“因病返贫”;
- 灵活就业缴费:可选择低缴费档次,比如按60%基数缴纳养老和医疗,减轻压力;
- 咨询当地社工:很多城市有针对低保群体的社保缴费补贴或缓缴政策,主动问社区、街道,别自己硬扛;
- 记账&规划:明确每月支出结构,哪怕每月只能省出50元投入社保,也是一种未雨绸缪。
📖 相关法条依据: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 《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计入低保审核时的“家庭收入”;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低保家庭领取的养老金、失业金等稳定收入需计入家庭总收入进行重新认定。
低保是国家托底的温暖,但终究是“授人以鱼”;而社保,是“授人以渔”,是自己给未来埋下的一颗种子。不要因为眼下艰难,就放弃了未来的可能性。
哪怕生活再难,尽量保持社保不断缴——尤其是医疗保险,你今天挤出来的几百块钱,可能在十年后变成你抵御风险的最大底气。
没有人只靠低保就能安稳余生,但合理的社保规划+低保托底,才能真正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走向踏实。
希望每一个像老王一样在现实和未来间挣扎的人,都能找到那条适合自己的路。
(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撰写,具体情况请以当地民政、人社部门解释为准)
有低保的人还要不要交社保?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