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低保的人还要不要交社保?这笔账到底该怎么算!
老王今年52岁,拄着拐杖来到社区服务中心,手里捏着刚发的低保金,眉头皱成了“川”字,工作人员提醒他:“王叔,您下个月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该交了。” 他半天没吭声,最后叹了口气:“我都吃低保了,哪还有钱...
咱们今天聊一个挺现实的问题——吃低保的人,到底还要不要自己交社保?
很多人一听“低保”两个字,第一反应是:“我都靠国家补助过日子了,哪还有钱交社保?”这话听起来没毛病,但实际情况可能比你想象的复杂,社保和低保,虽然都带个“保”,但它们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一个是“救急”,一个是“防老”,不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很可能将来要吃大亏。
先说说低保是啥,低保,全称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给那些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发的一种临时性生活补助,说白了,就是帮你熬过最难的日子,是“兜底儿”的政策,而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面向未来的长期保障,你每个月交一点钱,等老了、病了,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或报销支持。
那问题来了:低保户到底能不能交社保?答案是:能,而且很多时候应该交。
虽然低保金的发放本身不会因为你交社保而取消,但如果你有劳动能力却完全不工作、不参保,长期依赖低保,民政部门可能会在定期审核时认为你“有就业意愿但不主动谋生”,进而调整甚至停发你的低保待遇,换句话说,低保是救急不救穷,而社保是靠自己铺后路。
有人可能会说:“我连饭都吃不上了,哪来的钱交社保?”这确实是个现实难题,但政策其实留了空间,比如很多地方对低保户、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是有保费资助政策的,个人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甚至全额由政府代缴,养老保险也一样,如果你属于低保对象,可以选择按低档次缴费,一年几百块,分摊到每个月也就几十块钱——这其实是一种对未来最基础的投资。
张大爷,56岁,丧偶,因伤病失去稳定工作,享受低保待遇,社区工作人员劝他趁年纪还不算太大,赶紧按最低档缴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交500块,政府再补贴70块,张大爷一开始很犹豫:“我现在领低保,一个月才600,哪有钱交这个?”
但他最后还是咬牙交了,等到60岁那年,他每月能领到280多元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加上他的低保金,生活明显宽裕了一些,而且因为他有养老金收入,民政部门根据政策重新核算后,并没有取消他的低保资格,只是根据总收入调低了一部分补助金额——张大爷的日子反而更踏实了。
反观同村的李阿姨,她也吃低保,总觉得“钱拿到手里才是真的”,坚决不交社保,等到六十多岁,身体越来越差,没有医保看病只能全部自费,没有养老金全靠子女接济,反而压力更大。
这两个人的区别就在于:张大爷把低保当作过渡,用社保给未来撑了一把伞;李阿姨则完全依赖低保,一旦政策风吹草动或自身情况变化,生活立马没了缓冲。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法规并未禁止低保对象缴纳社保,反而在多份政策文件中鼓励低保人群通过参加社会保险增强长期抗风险能力。
低保是国家的温暖,但社保才是自己的铠甲。
如果你正在领低保,别轻易放弃交社保的机会——尤其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哪怕你现在手头再紧,也尽量选择最低档缴费,政府常常有补贴,真实成本并不高,这才是真正对自己未来负责的做法。
记住一个原则:低保帮你度过眼前的难关,社保帮你守住未来的底线,两者并不冲突,合理搭配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如果有地方强制说你“领低保就不能交社保”,或者因你交社保就取消你的低保待遇,那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你可以依法提出异议,必要时咨询律师或求助民政部门。
生活很难,但规则可以学懂,路可以走稳。
愿你既能感受到制度的温度,也能为自己铺好长远的路。
注明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建议,具体政策以所在地最新规定为准,如有个案疑问,请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专业律师。
低保户还要不要交社保?不交会有什么后果?,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咱们今天聊一个挺现实的问题——吃低保的人,到底还要不要自己交社保? 很多人一听“低保”两个字,第一反应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