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分类等级划分及上报标准

一、交通事故分类等级划分及上报标准

交通事故分类等级一般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轻微事故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为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上报标准方面,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轻微事故,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处理后向保险报备。一般事故以上通常要在规定时间内,由事故发生地的交警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伤亡情况、初步原因分析等,以便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并指导后续处理工作。

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是怎样的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曾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但该标准现已废止,目前统一适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此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最重)到十级(最轻),每级致残率相差10%。评定原则以损伤治疗后果或结局为依据,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评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具体判定时,对于精神、智能损伤,应以专门机构的鉴定意见为准;对涉及面部瘢痕、色素沉着或者脱失的,在伤后3-6个月进行鉴定;肢体关节功能应在伤后3-6个月进行鉴定;颅脑损伤后遗留智能障碍等,应在6个月后进行鉴定。

评定人员需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严格按照标准的条文和附录进行操作,确保评定结果客观、公正、科学,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能认定吗

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通常不能认定为工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非本人主要责任”是认定工伤的关键条件。这意味着在交通事故里,职工本人的责任比例需在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的范围内,才符合认定工伤的要求。若职工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不符合上述认定工伤的标准,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不过,如果该交通事故并非发生在职工上下班途中,而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发生,即便职工承担主要责任,也可能依据其他规定被认定为工伤。比如职工是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外出,在工作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那么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以上是关于交通事故分类等级划分及上报标准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分享举报
出了交通事故对方不配合处理怎么办
« 上一篇1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