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标准

普法百科2小时前1

一、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不同标准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后果分类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2.按原因分类

-主观原因造成的事故:指由于当事人主观故意或过失,如违反交通法规、操作不当等引发的事故。

-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因道路条件、车辆技术状况不良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事故。

3.按交通工具分类

-机动车事故:事故当事方中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非机动车事故: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行人事故:行人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二、道路交通如何处理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根据《》,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且吊销机动车,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第二,刑事处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依据《》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是否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有、毒驾、等情形。

第三,民事赔偿。逃逸者需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受害者的医疗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逃逸者都应赔偿。若车辆投保,保险在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超出部分由逃逸者承担。

三、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有下列哪些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人的因素:这是导致的主要原因。驾驶人可能存在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规变道、等违法行为。行人也可能不走人行横道、随意横穿马路,非机动车骑行者不走非机动车道等,这些行为都极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车辆因素:车辆本身的状况也影响着行车安全。如刹车系统故障、轮胎磨损过度、灯光不亮等车辆硬件问题,都可能在行驶中引发事故。此外,车辆的定期保养和维护不足,也会使车辆处于不安全状态。

3.道路因素:道路的设计和状况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道路的宽度、坡度、弯道半径不合理,路面不平、积水、结冰等,以及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晰或缺失,都可能导致驾驶员判断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4.环境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浓雾、大雪等,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车辆的操控性能。此外,夜晚光线不足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上是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分享举报
车祸被撞误工费怎么要
« 上一篇2小时前
车辆停运损失是否是交通事故财产损失呢
下一篇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