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算诈骗犯吗?知乎法律专家深度解析
“网贷逾期不还,真的会被当成诈骗犯抓起来吗?”——法律视角下的真相揭秘
原创文章内容
在当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网贷(网络借贷)因其便捷性成为不少人的资金周转选择,一旦出现逾期还款,很多借款人会担心一个问题:“网贷逾期不还,会不会被认定为诈骗犯罪?”我们就从法律角度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帮助大家理清思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
网贷逾期≠诈骗,但有例外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网贷逾期属于民事纠纷,即借贷合同违约,债权人(如网贷平台)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借款人还款,并可能影响个人征信,但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存在“非法占有目的”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则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或贷款诈骗罪。
如何界定是否构成诈骗?
根据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况可能被认定为诈骗:
- 提供虚假身份信息或伪造资料(如假收入证明、假房产证);
- 借款时无还款能力且无还款意愿(如明知还不上仍大量借款);
- 借款后恶意逃避还款(如更换手机号、失联、转移财产)。
如果只是因失业、疾病等客观原因导致暂时无法还款,一般不会被认定为诈骗,但仍需承担民事责任。
以案说法
案例:张某因网贷逾期被控诈骗案
张某在某网贷平台借款5万元,填写了虚假工作单位和收入证明,借款后,他并未用于承诺的“经营周转”,而是用于赌博,并更换手机号逃避催收,法院认定张某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律师分析:
- 张某虚构事实(提供虚假工作证明);
- 无还款意愿(借款后用于非法用途并失联);
- 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明确民间借贷(含网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但如涉及欺诈,可追究刑事责任。
律师总结
网贷逾期是否构成诈骗,核心在于借款时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如果只是暂时资金困难导致逾期,积极协商还款即可;但如果存在欺诈手段+恶意逃避,则可能面临刑事风险。
建议:
✅诚实借款,不提供虚假资料;
✅积极沟通,避免失联;
✅合理规划还款,避免法律风险。
法律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但也尊重借款人的正当困难,关键在于你的行为是否诚信!
(本文原创,禁止搬运,转载需授权)
如有具体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