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怎么成立?没人牵头怎么办?手把手教你合法上位!
你住的小区有没有业委会?别笑,这事儿可真不是小事,很多人觉得物业费交了就行,楼道脏了找保安,电梯坏了打报修——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问题就是没人管?比如公共收益去哪儿了?停车费谁说了算?物业合同到期了还...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物业收费越来越离谱,电梯坏了三天没人修,楼道灯常年不亮,停车费年年涨,可服务质量却每况愈下,你想维权,一问邻居:“要不咱们成立个业委会?”结果话音刚落,一片沉默,有人摇头:“太难了,搞不成的。”
其实啊,不是搞不成,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从哪开始,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给你讲清楚:业委会到底该怎么成立?没人牵头怎么办?遇到阻力又该如何应对?

先别急着上流程,咱得先搞明白:业委会不是“居委会”,也不是“物业二把手”,它是全体业主依法选举出来的代表组织,是咱们自己的“代言人”。
它的权力可不小:
说白了,有了业委会,小区才真正算是“业主当家作主”。
别被流程吓到,其实只要按部就班,大多数小区都能走通,我总结成五个字:“请、联、报、选、备”。
法律没规定必须谁来发起,但通常由热心业主、楼栋长或党员牵头,哪怕只有三五个人愿意站出来,也可以启动。
建议第一步开个“业主茶话会”,微信群里发个接龙:“支持成立业委会的,点个赞。”收集初步意愿,也顺便摸底谁愿意参与筹备。
小贴士:别怕“出头”,真正的社区力量,往往始于一个敢说话的人。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需要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10%以上,且占总人数10%以上的业主联名提议,才能正式启动程序。
怎么做?
这一步最难的是“破冰”,很多业主觉得“跟我没关系”,你要告诉他们:“你不发声,以后涨价你也得认。”
拿着签名材料,去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的“物管科”提交《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申请》。
他们会出具受理回执,并在7日内公告,之后,街道会组织成立“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
重点来了:筹备组里,业主代表不能少于半数!如果你发现全是街道派的人,一定要当场提出异议。
筹备组会拟定《管理规约》《议事规则》,并组织候选人报名。
选举方式可以是:
关键提醒:投票必须“双过半”——参与投票的业主人数过半,且所代表面积也过半,选举才有效!
选举结果公示7天无异议后,业委会持相关材料到街道办备案,备案通过后,刻制公章,开设对公账户,从此具备法律主体资格。
2021年,上海普陀区一个建成25年的老小区“阳光苑”陷入困境:物业跑路、垃圾成堆、监控全黑,几位退休教师牵头想成立业委会,却被街道以“业主参与度低”为由拖延半年。
他们没放弃,转而采取“分楼栋突破”策略:
三个月后,街道终于组建筹备组,最终投票率高达68%,成功选出首届业委会,半年内换了物业,收回广告收益37万元,全部用于电梯更新。
这个案子后来还被住建部门当作典型案例推广,它告诉我们:合法的事,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做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77条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委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物业管理条例》第9条、第10条
明确了业主大会的成立条件、筹备程序及街道的组织责任。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建房〔2009〕274号)
细化了筹备组构成、会议召开、投票规则等操作细节,全国多数城市参照执行。
很多物业和开发商一听“成立业委会”就紧张,觉得是要“闹事”,其实恰恰相反——一个规范运作的业委会,反而是化解矛盾、提升小区品质的关键力量。
我想对所有犹豫的业主说一句:
你不住在别人的小区,你住在自己的家园。
你不站出来,谁替你说话?
你不参与规则制定,凭什么抱怨规则对你不公?
成立业委会,从来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共建,它是一次公民意识的觉醒,也是一场关于“我们如何共同生活”的实践。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从签下一个名字开始,你已经在改变小区的未来。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经验与典型案例,旨在普及业主权利知识,具体操作请结合当地政策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业委会怎么成立?没人牵头怎么办?老业主必看的小区自救指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物业收费越来越离谱,电梯坏了三天没人修,楼道灯常年不亮,停车费年年涨,可服务质量却每况愈...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