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员工有失业保险吗
法律解析: 开除员工一般情况下员工有失业保险,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当员工被开除时,能否领取失业保险,要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工伤未做伤残鉴定之前开除员工存在诸多风险,包括面临劳动仲裁、承担高额赔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等。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工伤未做之前,员工是否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尚不明确,此时开除员工很可能违反这一法律规定。
在劳动仲裁和诉讼方面,如果被开除员工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用人单位大概率会败诉。因为在工伤情况下,用人单位有义务保障员工在治疗和鉴定期间的合法权益。一旦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除了经济赔偿,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其他不利影响。例如,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业务拓展。而且,如果情节严重,劳动行政部门可能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从公平和道德层面来看,员工因工伤正处于困难时期,用人单位此时开除员工有悖于公序良俗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工伤未做伤残鉴定之前开除员工风险极大,用人单位应避免此类行为,等待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再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处理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工伤未做伤残鉴定之前开除员工存在诸多风险,包括面临劳动仲裁、承担高额赔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