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有什么补偿
法律解析: 拖欠农民工工资,除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逾期不支付,需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
拖欠农民工工资存在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在不同情形下,其时效起算和适用规则有所不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如果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一般为一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当农民工通过诉讼途径追讨工资时,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例如,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拒绝支付工资或者在约定的支付期限届满后仍未支付,此时农民工就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诉讼时效开始起算。
不过,诉讼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存在一些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比如农民工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等,都可以引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例如,因不可抗力等导致农民工无法主张权利。
所以,农民工在遭遇工资拖欠问题时,应及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注意时效问题,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同时,要善于利用时效中断等规则,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拖欠农民工工资存在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在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