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装失联?老赖躲得了一时,躲不过法律的歌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月就还,结果一拖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朋友圈却天天晒旅游、发聚餐,更气人的是,某天刷短视频,居然刷到一首《老赖之歌》,歌词写得还挺押韵:“你说周转三个月...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可到了约定还钱的日子,对方却开始玩“失踪”——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见面装傻,更气人的是,明明他住着房、开着车,日子照常过,就是不还你那几万块,你说气不气?在咱们安徽亳州,就有这么一位“老赖”,把人情和法律都踩在脚底下,结果呢?法网恢恢,终究没逃过去。
今天我就用这个真实案例,跟你好好唠唠:当别人借钱不还,你到底该怎么做?别再只会发微信催债了,那根本不管用!

去年年底,亳州市谯城区法院公布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张某和李某是多年朋友,2021年张某因“生意周转”向李某借款8万元,白纸黑字打了借条,约定一年内还清,结果一年过去,一分没还,李某起初还客气,打电话、发信息、上门催讨,张某总是一副“最近手头紧,再宽限几天”的态度。
这一“宽限”就是三年,期间张某换了新车,还在市区买了第二套房,但就是不提还钱的事,李某忍无可忍,终于委托律师起诉。
法院受理后,依法传唤张某,但他拒不到庭,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法院通过查银行流水、房产登记、车辆信息,发现张某名下有多笔大额转账和资产变动,明显具备还款能力,法院判决张某十日内偿还本金加利息共计9.6万元,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更关键的是,因为拒不执行判决,张某被司法拘留15天,他的高铁票买不了,孩子上私立学校也被限制——这下,他急了,立马凑钱还清。
你看,不是他没钱,而是他压根不想还,可法律不会一直等你“良心发现”。
很多人以为“欠债还钱”是道德问题,其实早就是法律红线了,以下这几条,建议你抄下来贴床头: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换句话说,只要有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你就能去法院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被列入失信名单的人,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住星级酒店、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注意!借钱不还本身不一定是犯罪,但“有钱不还、故意逃避”就是典型的拒执罪!
我做律师十几年,处理过上百起民间借贷案件,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大多数被欠钱的人,不是输在证据不足,而是输在“太讲情面”。
你怕撕破脸?可人家连脸都不要了,你想着“再等等”,可对方正盘算着怎么把钱转移。
我给你的建议很直接:
法律不是摆设,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像你这样守规矩、讲信用的人。
在亳州这起案子里,张某最后低头还钱,不是因为他突然变好了,而是因为他终于尝到了“失信”的代价,而李某能赢,也不是运气好,而是他选择了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善良要有锋芒,信任也要有底线。
下次有人借钱,你可以借,但一定要明白:
借出去的是钱,收回来的,是尊严。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可到了约定还钱的日子,对方却开始玩“失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