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怎么赔?赔多少?流程卡壳了怎么办?一文说清你的权益底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路上摔了一跤,手肿得像馒头,去医院拍片说是骨折;或者车间机器突然失灵,手指被夹伤,住院半个月,工资一分没拿,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打鼓:这算不算工伤?公司到底该不该赔?赔多少?...
你有没有想过,上班路上摔了一跤,或者在工地上被砸伤,接下来该找谁?怎么报?能拿多少钱?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赶紧去医院”,这没错,但更关键的是——从踏进医院那一刻起,每一步都可能影响你最终能拿到的赔偿。
别小看这个事,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流程,明明伤得不轻,最后只拿了点医药费就签字走人;也有人拖了大半年,公司推、社保拖,自己还垫了不少钱,身心俱疲,今天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整那些冷冰冰的术语,就用大白话,把“工伤怎么赔”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明白。

不是所有上班时受伤都叫“工伤”,法律上对工伤有明确定义,
举个例子:老李在工地搬钢筋时腰扭了,当场送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这种在岗位上因工作导致的伤害,基本稳了,属于典型工伤。
但如果你在公司摸鱼打篮球摔断腿,那大概率不算——除非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另当别论。
所以第一步:保留证据!医院记录、现场照片、工友证言、监控录像……越早收集越好。
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这是公司的法定义务。
但如果公司装傻、拖延、甚至否认?别慌,你个人也可以在1年内自己去申请。
时间就是权益,超过1年,基本就废了。
申请时带上这些材料:身份证、劳动合同、医疗记录、事故证明(如交警报告、目击者说明等)。
人社局会在60天内出结果,一旦认定为工伤,你就拿到了“通行证”。
伤情稳定后,要去做“劳动能力鉴定”,简单说,就是评伤残等级,一共分10级,1级最重,10级最轻。
这个等级直接决定你能拿多少赔偿。
鉴定机构是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通常不收费。
赔偿分两部分:
社保基金出的钱:
公司出的钱:
重点提醒:停工留薪期工资是公司给的!很多公司耍赖说“没上班就没工资”,违法!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外卖员小王暴雨天送单,电动车打滑摔伤,肋骨骨折三根,他第一时间报了平台,也去了医院。
但平台合作的劳务公司说:“你是临时工,不算工伤。” 小王懵了,只好自己去人社局申请认定。
证据齐全:接单记录显示事发时正在送单,交警出具了非主责事故证明,医院诊断明确,三个月后,人社局认定为工伤。
公司还不服,申请复议,结果维持原判,最后不仅赔了8万多元,还被劳动监察部门罚款2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只要是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受伤,不管是不是正式工、签没签合同,都有机会认定工伤。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武器,别怕,它们站在你这边。
工伤赔付,从来不是“公司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法律保不保护你”的问题。
很多人吃亏,不是因为伤得轻,而是因为不知道权利在哪、不敢争取、或被公司几句话吓退。
记住几个关键点:
✅ 受伤后第一时间保存证据
✅ 公司不报,你自己一年内必须去申请认定
✅ 伤情稳定后主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 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尤其是停工留薪期工资
你不是在“讨要”,你是在拿回本就属于你的合法权益。
别让一次意外,变成压垮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你流的血,不该换来一句“自认倒霉”。
如果卡在流程、公司耍赖、赔偿谈不拢——找个专业律师,花几百咨询费,可能帮你多拿十几万,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你的健康,值得被认真对待。
工伤怎么赔?赔多少?流程卡住了怎么办?一文说清你的权益底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想过,上班路上摔了一跤,或者在工地上被砸伤,接下来该找谁?怎么报?能拿多少钱?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赶紧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