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钱不还,报警有用吗?老赖欠钱不还到底该怎么追?
朋友在微信上跟你聊得热火朝天,说手头紧,借两千救急,下周就还,你心一软,转了账,结果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对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朋友圈照常更新,游戏照常充值,就是对你避而不见,你气不过去报警,警察却...
哎,说实话,这年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明明有钱借出去了,回头连个影儿都找不着,你说这朋友之间讲感情吧,结果一到还钱的时候,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朋友圈天天晒旅游、发美食,就是不见提还钱的事——这种“熟人老赖”,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客户来咨询:当初出于信任,没打借条、没留转账记录,就靠一句“兄弟,过两个月一定还你”,结果两月变两年,催一次推一次,最后干脆玩失踪,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算了,别伤和气。”可问题是,你的宽容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是对方的得寸进尺。

那咱们到底该怎么办?别急,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面对借钱不还的朋友型老赖,你不是只能忍气吞声,法律手里有实打实的武器!
很多人吃亏就吃在太讲义气,转账时用现金、聊天记录删得干干净净、口头约定从不录音……等到真要维权,法院一看:“啥证据都没有?那你告谁去?”
所以第一步,哪怕关系再铁,也要悄悄做三件事:
没有证据的愤怒,只是情绪;有了证据的主张,才叫权利。
很多人觉得“发律师函是不是太狠了?”其实不然,发函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把模糊的人情账,变成清晰的法律债。
一封正规的《催款律师函》,会明确写清:
对方看到律师函反而会慌——因为他知道这事“动真格”了,不少人就在函件发出后主动联系还款,既保住了面子,你也拿回了钱。
如果对方继续装死,那就别犹豫了——起诉!
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友情?”我想说,一个能在你困难时伸手借钱,却在你急需时选择逃避的人,这份“友情”本身就经不起考验,真正的友情,不该建立在你的委屈之上。
现在法院流程很便捷,小额诉讼(一般10万以下)基本一次开庭就能判,有些地区还能线上立案、远程开庭,只要你证据齐全,胜诉率非常高。
打赢官司后,如果他还不还?没关系,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可以查他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卡、公积金,甚至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坐不了高铁、贷不了款、孩子读私立学校都可能受限,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很多老赖立马就怂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和大学同学张某关系不错,张某说创业缺钱,借了5万元,当时微信转的账,备注写了“借款”,后来小林结婚要用钱,多次催还,张某一直说“下个月”,结果拖了三年,最后连微信都拉黑了。
我们调取了原始转账记录,找到了两人之前的聊天记录,其中张某亲口说:“那五万我会尽快还你。”虽然没打借条,但这些电子证据形成了完整链条。
法院最终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张某十日内偿还本金及利息,判决生效后他仍不履行,我们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冻结了他的支付宝账户,三天内他就主动联系还清全款。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哪怕没有借条,只要有真实资金往来+对方承认债务的痕迹,照样能打赢官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也就是说,你转了钱,对方说不出合理解释,法律就默认这是借款。
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本是好事,但我们必须明白:信任不该是漏洞,善良也不该被利用。
面对借钱不还的老赖,不要一味退让,你可以心软一次、两次,但不能永远当“软柿子”,拿起法律武器,不是冷血,而是对自己负责,是对规则的尊重。
✅ 借钱一定要留痕;
✅ 拖延太久要及时行动;
✅ 起诉不是绝交,而是给对方一个正视问题的机会。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变得更温暖,但一定会因为你的清醒和果断,让你活得更有尊严。
如果你正在经历“朋友借钱不还”的困境,请别沉默。
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取证、每一次沟通、每一份材料准备,都是在为自己的权益筑墙。
你不是在报复,你是在守护那个曾经愿意相信别人的自己。
朋友借钱不还,人也失联了?老赖欠钱不还到底该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哎,说实话,这年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明明有钱借出去了,回头连个影儿都找不着,你说这朋友之间讲感情吧,结果一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