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催收群发逾期贷款短信?突然收到怎么办?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名从业多年的律师,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常见但让人头疼的话题:催收群发逾期贷款短信,你是不是也曾经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写着“您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信用”...
嘿,大伙儿,最近手头紧、资金周转不开,不小心贷款逾期了,这已经够让人焦头烂额的了,结果呢?某天早上,手机“叮铃哐啷”一响,打开一看,好家伙!一条逾期催收短信赫然在目,更要命的是,这条短信不仅仅发给了你,还发给了你通讯录里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那一刻,是不是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又羞又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非常理解这种感受,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压力,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愤怒,是想立刻冲上去跟催收干一架;有的人则是恐慌,手足无措,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别慌!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咱们得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依法依规地处理问题。

收到群发催收短信,我该怎么办?
深呼吸,先冷静下来:我知道这很难,但愤怒和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可能让你做出错误的决定,告诉自己,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核实信息真实性:
评估自身债务情况:如果确实是自己的逾期债务,那么逃避不是办法,冷静下来,梳理一下自己的债务明细:欠了多少钱,利息多少,逾期多久,目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一步考虑怎么解决。
主动与贷款机构沟通:在核实清楚并且自身情况梳理好之后,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的客服或催收部门(确保是官方渠道),说明自己的困境,表达还款意愿,看是否能够协商还款计划,比如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沟通时态度要诚恳,但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催收群发逾期短信,到底合法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催收本身是债权人的权利,但催收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群发”这种方式,很容易踩红线!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群发逾期信息,可能涉及哪些违法情形呢?
并非所有的催收短信都是违法的,如果只是向你本人发送催收信息,内容客观、文明,没有侮辱诽谤,那是合法的催收行为,但“群发”,尤其是群发给你通讯录里的人,这性质就变了。
以案说法
给大家说个前些年的真实案例(案情有简化):
小王因为生意失败,欠了某网贷平台一笔钱,暂时无力偿还,没过多久,小王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收到了来自某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大致是:“【某某贷】提醒您,您的朋友小王(身份证号:XXX)在我平台借款XXX元已严重逾期,行为恶劣,望知情者转告其尽快还款,否则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短信里还隐晦地提到了小王的家庭住址等信息。
结果可想而知,小王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亲戚朋友议论纷纷,小王觉得颜面尽失,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小王忍无可忍,收集了所有收到的短信截图、自己与平台的沟通记录等证据,一纸诉状将该网贷平台及其委托的催收公司告上了法庭,主张对方侵犯其名誉权和隐私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催收公司在未经小王同意的情况下,向小王的多名亲友发送包含小王个人债务信息及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催收短信,客观上导致小王的社会评价降低,其行为已构成对小王名誉权的侵害,同时也侵犯了小王的隐私权,最终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向小王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催收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群发逾期信息,特别是包含个人敏感信息、带有侮辱性或可能贬损他人名誉的内容,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法条链接
(通常情况下,催收群发通讯录信息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不需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形,若未取得同意,则处理行为违法。)
律师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点多,但都是干货。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催债也必须依法依规,任何以牺牲债务人合法权益为代价的催收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遇到具体问题,建议还是咨询专业律师,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法律方案。
生活总有起伏,遇到困难不要怕,积极面对,依法行事,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咱们下期再见!
收到催收群发的逾期贷款短信?别慌!这样应对!短信本身合法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嘿,大伙儿,最近手头紧、资金周转不开,不小心贷款逾期了,这已经够让人焦头烂额的了,结果呢?某天早上,手机“叮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