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先搞清楚这3个关键点!
朋友张口借了两万块,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这人是不是成‘老赖’了?能不能让他坐牢?” 今天咱就不绕弯子,作为从...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几千块,当时说得好好的“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三四个月,微信消息不回,电话不接,最后人影都找不着,这时候你心里火大,忍不住在朋友圈吐槽:“这人就是老赖!”可问题是,光是拖了几个月不还钱,真的就能叫“老赖”吗?法律上到底怎么说?
今天咱们不讲那些干巴巴的法条堆砌,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掰扯清楚:什么时候开始算“老赖”?对方不还钱,你该怎么办?又有哪些坑千万别踩?

很多人一听“老赖”,第一反应就是“欠钱不还的人”,但其实,在法律语境里,“老赖”这个词儿有个更准确的名字——失信被执行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法院已经判了他得还钱,他也收到了判决书,可他明明有还钱的能力,却故意装穷、转移财产、玩失踪,就是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这种情况下,法院才会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换句话说:
👉 普通人之间借了钱,哪怕拖了一年不还,只要还没走法院程序,那顶多叫“债务纠纷”,不能直接喊人家“老赖”。
👉 只有经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拒不履行,才可能真正戴上这顶“帽子”。
别一上来就给人贴标签,不然万一闹到法庭,对方反咬一口说你侵犯名誉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你真碰上了借钱不还的情况,记住下面这三个步骤,步步为营,既合法又有效:
第一步:固定证据
别小看微信聊天记录、转账截图、语音通话这些“小事”,它们可是将来打官司的关键!记得保存原始记录,不要只截图,最好用微信自带的“收藏”功能备份,必要时还能申请公证。
第二步:正式催收 + 发《催款函》
可以先发一条语气严肃但不失礼貌的信息:“上次借的5000元,约定4月归还,现在已经逾期两个月,希望你能尽快安排还款。”
如果还是没动静,建议委托律师发一封正式的《律师催告函》,这玩意儿成本不高,但震慑力强——很多人一看“律师”两个字,立马就怂了。
第三步:起诉!让法院来主持公道
民间借贷,金额只要超过1000块,基本都能立案,准备好借条(或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身份信息,去对方户籍地或常住地法院起诉,现在大多数法院都有“小额诉讼程序”,流程快、费用低,最快一个月就能出判决。
赢了官司之后,如果对方还不还?那就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法院会查他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支付宝微信流水……一旦发现有钱不还,轻则冻结账户,重则列入“失信名单”,坐不了高铁、贷不了款、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社会性死亡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当事人李女士借给闺蜜2万元应急,对方写了张手写借条,约定半年内还清,结果三年过去了,人换号、搬家住、连朋友圈都屏蔽她。
李女士一开始碍于情面不敢闹,后来实在忍不了,找到我们起诉,我们调取了她的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转账凭证,顺利立案,法院判决对方三个月内偿还本金加利息,但她拒不执行。
我们立刻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到她在某电商平台有稳定收入,于是冻结了她的收款账户,并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不到两周,她主动打电话求和解——因为信用卡被降额、房贷审批被拒,连租房子都被中介拒绝。
最后她一次性还清本息2.3万元,还额外赔了5000元精神损失费(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李女士说:“早知道法律这么管用,我何必忍她三年。”
借钱本身是一种信任,但信任不该变成纵容。
几个月不还,未必是“老赖”,但一定是信用崩塌的第一步。
作为出借人,你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作为借款人,也要明白:今天的逃避,可能换来明天的社会性封杀。
记住一句话:
✅ 借钱要留痕,
✅ 催收要理性,
✅ 维权要果断。
别等到感情没了、钱也没了,才后悔当初“太讲义气”,真正的成熟,是在保持善意的同时,也守住自己的底线。
钱可以再赚,但尊严和原则,一次妥协,就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借钱几个月不还就成老赖?别急,先搞清这3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几千块,当时说得好好的“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三四个月,微信消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