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手机号快1年,逾期了自己都不知道?这后果你可能扛不住!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个特接地气但又特容易被忽略的事儿——换手机号,这年头,换个手机号跟换个发型似的,可能心情一好就换了,或者套餐不合适也换了,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换了手机号,你之前办的信用卡、贷款啥...
朋友借你两千块,说好下个月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把你拉黑?你心里嘀咕:“就这么点钱,至于吗?”可你知道吗?哪怕只借了五百、一千,只要拒不归还,真有可能被法院认定为“老赖”——别以为金额小就没事,法律面前,欠债不还就是欠债不还。
很多人误以为,“老赖”是那些欠银行几百万、开着豪车躲债的人才配得上的“称号”,其实不然,在法律上,有没有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关键不在于你欠了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张三借给李四800块钱,写了借条,约定了还款时间,到期后李四不还,张三起诉到法院,法院判李四还钱,但李四收到判决书后装死,既不还钱也不出面,这时候,张三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他名下没财产,但他明明有工作、有收入,却故意转移工资卡、谎报收入……这种行为,哪怕只涉及几百块,照样可以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旦上了这个名单,后果可不止是“丢面子”这么简单:
更讽刺的是,有些人觉得“反正我也没钱,你能拿我怎么办?”但法院不是慈善机构,它是有手段的,比如冻结微信支付、支付宝账户,哪怕你每个月领现金工资,执行法官也可以去你单位直接扣划工资的一定比例,你说你不上班?那还可以拘留你15天,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就不是民事纠纷了,是刑事犯罪!
所以啊,别拿“数额小”当挡箭牌,法律讲究的是规则和诚信,你今天赖掉八百块,明天就敢赖八万,法院不会因为你欠得少就网开一面,反而可能因为你的态度恶劣,加重惩戒。
以案说法:
2021年,江苏南通一位男子因拖欠前同事1200元借款被起诉,法院判决其十日内归还,但他置之不理,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后,执行法官发现该男子每月有稳定收入,却故意更换手机号、隐瞒工资账户,法院将其列入失信名单,并依法对其司法拘留7日,男子家属迫于压力代为偿还欠款,但其个人征信已留下永久污点,他在事后懊悔地说:“我以为一千多块没人当真,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这个案子当时在当地社区引起不小震动,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再小的债务,只要进入司法程序且拒不履行,都可能付出远超本金的代价。
法条链接:
注意,这里没有“金额门槛”,只要符合“有履行能力+拒不执行”的条件,哪怕欠的是500块,也够得上标准。
律师总结: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别让“小便宜”毁了你的“大人生”。
借钱不还,本质上是一种失信行为,法律不怕你欠得多,就怕你没底线,现在是信用社会,一次失信,可能十年难翻身。
如果你真的暂时困难,完全可以和对方沟通延期、分期,甚至请求法院调解,但最忌讳的就是“耍赖”“玩失踪”。
金额不分大小,诚信不分贵贱,还钱,是义务,更是做人的底牌。
下次有人问你:“借我五百,行不行?”你可以借,但请记得留证据;如果别人欠你五百不还,你也完全有权走法律途径——不是为了那点钱,而是为了守住那份公平与尊严。
借钱少也能成老赖?别小看小钱,这3个后果你可能扛不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借你两千块,说好下个月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把你拉黑?你心里嘀咕:“就这么点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