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务处理网贷债务信用卡逾期,如何避免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网贷与信用卡逾期潮下的重庆债务人困境 最近两年,重庆地区的网贷债务和信用卡逾期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债务人最初只是几千元的消费缺口,却在利滚利的作用下,短短几个月就变成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债务负担,作为长...
朋友之前欠钱不还,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结果转头又找你借几千块,说“就周转几天,绝对还”?你心里打鼓,可又抹不开面子,一咬牙把钱借了——结果呢?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
这时候你才反应过来:他都已经是“老赖”了,怎么还能继续借钱?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更气人的是,他还真借得到,有些人就是心软、信他那套“马上翻身”的说辞,可你知道吗?这种行为,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踩在法律雷区上跳舞!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一个人已经成了“老赖”,为什么还能继续借钱?如果他借了又不还,你该怎么办?背后的法律风险到底有多大?
首先得明白,“老赖”不是法律术语,而是社会俗称,它的正式身份是“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说,这个人已经被法院判决要还钱,但他拒不履行,于是法院把他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贷款买房……听起来挺狠,对吧?但注意啊,这些限制主要针对的是他自己的消费和融资行为。
可现实是,法律并没有禁止“老赖”向私人借钱,只要对方愿意借,哪怕你是失信人,也能签下一张借条,这就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利用熟人关系、情感牌、甚至伪造收入证明,继续在外面“拆东墙补西墙”,搞所谓的“债务重组”,实际上就是不断借新债还旧债,直到彻底崩盘。
更要命的是,有些“老赖”明知自己没偿还能力,还故意隐瞒身份,谎称“公司快回款了”“房子马上卖了”,诱导别人出借资金,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违约了,可能涉嫌诈骗!
你以为他只是信用差?错!他是主观恶意逃避债务,同时利用信息不对称继续收割信任,你借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打水漂。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已经借给了一个“老赖”,他又不还,你能怎么办?
第一,别指望他还钱,先收集证据,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原件,统统保存好,特别是他承认借款的语音或文字,都是关键证据。
第二,尽快起诉,别拖!即使他已经负债累累,你也要通过法律程序确认债权,一旦胜诉,你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虽然他名下可能没财产,但法院会持续监控他的账户和资产变动,万一哪天他突然有钱了,你的债权就有机会受偿。
第三,如果发现他有转移财产、虚假承诺、虚构用途等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看是否构成诈骗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以案说法:
2022年,杭州的张先生因为生意失败,被多家银行起诉,法院判决其偿还本息共计87万元,因长期未履行,他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可就在被列入“黑名单”后的第三个月,他找到老同学王某,说自己有个“稳赚项目”,急需5万元启动资金,并承诺“三个月翻倍返还”,王某出于信任,借出5万元,结果半年过去,张先生电话不接、人影不见,王某起诉后才发现,张先生名下早已无任何资产,且在借款时并未告知自己是“老赖”,最终法院认定该笔借款成立,但因无可供执行财产,王某拿不回一分钱,更严重的是,警方调查发现,张先生在同一时期向多人借款超30万元,均用于赌博和还利息,已涉嫌诈骗,目前已被刑事立案。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成为“老赖”不是终点,而可能是新一轮骗局的开始,你以为他是落难的朋友,其实他是精心布局的“债务猎手”。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朋友们,借钱这件事,从来不是“感情深就能借”的简单逻辑,尤其是当对方已经被法院列为“老赖”,说明他已经在法律层面失去了信用背书,这时候你还把钱借给他,本质上是一种高风险投资,而且几乎注定血本无归。
我作为执业多年的律师,真心劝你:别让同情心变成别人收割你的工具,真正的帮助,不是一次次填他的债务窟窿,而是督促他面对责任、履行判决,如果他连法院判的都不还,凭什么相信他会还你这笔“私账”?
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债权,但不会为“明知故犯的信任”买单,在借钱前多问一句:“他现在有没有被执行信息?”只需一分钟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就能避免一场灾难。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信用一旦破产,借钱就是欺骗,别让自己,成为他失信人生里的又一个牺牲品。
成了老赖还敢借钱不还?小心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法律红线碰不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之前欠钱不还,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结果转头又找你借几千块,说“就周转几天,...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