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怎么买?手把手教你避开养老盲区,别等退休才后悔!
咱们中国人,向来讲究“养儿防老”,可时代变了,现在光靠孩子撑腰,心里总归不踏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想晚年过得体面、有尊严,还得靠自己早做打算——养老保险,就是那个能让你在白发苍苍时依然挺直腰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发工资时只盯着到手金额,社保那几行数字匆匆一扫就跳过;换工作时忙着谈薪资、定岗位,却忘了问一句:“五险一金怎么接?”
等到某天突然想查养老金账户,发现缴费年限不够,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我老了怎么办?
别慌,今天咱们不讲大道理,就用大白话,把“怎么交养老保险”这件事掰开揉碎说清楚,尤其提醒那些中间断过缴、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的朋友——这篇,可能直接关系到你退休后能不能按月领钱。

先搞明白一件事:我们现在说的“养老保险”,通常指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是新农保,也不是城乡居民养老,它决定了你将来能拿多少退休金。
谁要交?分三种人:
上班族:公司给你交。
每月工资条上的“养老保险”那一栏,是你个人扣一部分(一般是8%),公司帮你交一大部分(约16%),这部分自动从工资里扣,你不用操心。
自由职业者/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交。
如果你没单位,比如做自媒体、开网店、跑网约车,也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己去交养老保险,比例通常是20%,全部你自己出,但可以自己选缴费基数(比如按当地平均工资的60%或100%来算)。
城乡居民:按年缴。
这类适合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民或城市居民,每年交一次,档次可选(比如每年200元到几千元不等),退休后领的钱相对少一些。
重点来了:只有缴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女干部55,女工人50),才能按月领养老金,少一天都不行!
这是很多人最担心的问题,比如辞职半年没工作、创业失败空窗期、或者根本不知道要交……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会不会“前功尽弃”?
先说结论:断缴不要紧,但累计年限必须满15年。
举个例子:你30岁开始交,交了8年,40岁时断了3年,43岁又续上,一直交到60岁,总共交了20年——没问题,照样能办退休。
但如果到退休年龄时,累计还没满15年呢?那就得处理了:
继续按年补缴
可以选择再逐年交,直到满15年为止,比如59岁还差3年,那就60岁后接着交到63岁,然后开始领。
一次性补缴(有条件!)
国家政策对“一次性补缴”卡得很严,目前大多数地区不允许随意一次性补,除非你是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就已经参保的人,且退休时不满15年,才可能申请延缴或补缴。
⚠️ 注意:市面上有些中介号称“花几万块帮你补15年养老保险”,很多是骗局!千万别信!
很多人跨省工作,比如在上海交了5年,回老家成都再交10年,能不能合并?
能!而且必须合并!
国家早就建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你只需要在最后参保地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之前各地的缴费年限和金额都会累计进来。
操作路径也很简单:
记住一句话:你的养老保险跟着“人”走,不是跟着“城市”锁死的。
李姐今年58岁,在深圳打工20多年,中间因为照顾老人回老家待了两年,养老保险断了26个月,她以为只要最后凑够15年就行,结果59岁时去街道咨询才发现:虽然总年限有16年,但最后在深圳的缴费不满10年,无法在当地办理退休!
根据规定,要在最后参保地办理退休,需满足“在该地累计缴费满10年”,李姐最后只能把关系转回户籍地湖南,重新办理手续,耽误了三个月才领上养老金。
💡 教训:不仅要缴满15年,还要关注“最后参保地是否满足10年”这个隐形门槛,否则,多跑路、多折腾,吃亏的是自己。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实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第二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
人社部发〔2009〕187号文:
明确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应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很多朋友总觉得养老太遥远,交不交无所谓,但我想说:时间不会等你,社保也不会替你记住曾经的努力。
养老保险的本质,是一场与未来的自己签订的“契约”,你现在每交一个月,都是在给60岁以后的自己存一份底气。
请务必做到三点:
别等到头发白了才想起翻社保记录。
你现在每一笔缴费,都在为未来的自由买单。
老有所养,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你一笔一笔攒出来的尊严。
怎么交养老保险?断缴了还能补吗?别等退休才后悔!,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发工资时只盯着到手金额,社保那几行数字匆匆一扫就跳过;换工作时忙着谈薪资、定岗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