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点怎么算?搞不清税率别急着交钱,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签合同的时候对方说“这个报价不含税”,结账时突然多出一笔“税点”;或者自己开票时被财务问:“按什么税率走?”一脸懵圈,只能点头说“你们看着办”,其实啊,这些看似小事的背后,藏着的...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客户催着要发票,财务却卡在“开几个点”的问题上纠结半天?或者你是个体户刚起步,一听“税点”两个字就头大?别急,今天咱们不整那些干巴巴的条文堆砌,我就用大白话,把发票上的“税点”给你掰扯清楚,这玩意儿看着小,真出问题,轻则多交税,重则被税务找上门,可不是闹着玩的。
先说个最直白的:所谓“发票税点”,其实就是发票上体现的增值税税率,它不是随便写的,也不是你想开多少就开多少,而是根据你卖的东西或提供的服务类型,国家早就规定好了“几档几档”的税率标准。

目前咱们国内增值税主要有三档基本税率:13%、9%、6%,还有就是小规模纳税人常用的3%(现在可能有优惠,比如减按1%),以及免税的情况。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很多人搞混——开票方的身份决定你能开什么票、用什么税率!
如果你是一般纳税人,你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税率按业务性质来定;但如果你是小规模纳税人,通常只能开3%(或优惠后的1%)的发票,哪怕你干的是建筑业,也不能自己标个9%上去,那是违规!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踩坑:含税价和不含税价的区别,客户说:“给我开一张10万块、13个点的专票。” 这时候你要问清楚——你说的10万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如果10万是含税价,那么不含税金额 = 100,000 ÷ (1 + 13%) ≈ 88,495.58元,税额 ≈ 11,504.42元。
反过来,如果是不含税10万,那税就是1.3万,总价11.3万。
这个算错,账就乱了,利润也算了假账。
更复杂一点的,还有差额征税、简易计税、免税项目……比如劳务派遣、旅游服务,允许从销售额里扣掉一部分成本再计税,这时候“税点”就不能简单套用基础税率了。
所以啊,别以为“开个发票写个点”是小事,它是你企业合规经营的第一道门槛,写高了,客户抵扣不了不愿意;写低了,税务局一查,补税+滞纳金+罚款,分分钟让你几个月白干。
以案说法:一张“好心”开的发票,换来十万罚单
去年浙江有个真实案例,一家小商贸公司给客户开了张50万元的专票,商品写着“办公家具”,税率按13%开的,结果客户拿去抵扣后,税务稽查顺藤摸瓜发现:这批货其实是他们从二手市场收来的旧货,压根不属于自产或正常购进的新货品,应该适用“按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
企业图省事,直接按13%开了,还美其名曰“方便客户抵扣”,结果呢?税务认定其虚开发票、偷逃税款,不仅追缴少缴的税款,还处以罚款近10万元,老板差点进了黑名单。
你看,一个“税点”选错,背后是整个业务实质的认定问题,发票不是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的,它得跟合同、资金流、货物流“四流合一”,否则,好心办坏事,赔了夫人又折兵。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
增值税税率:
(一)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除本条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13%。
(二)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9%。
(三)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除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另有规定外,税率为6%。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进一步明确了应税行为的分类及适用税率。
《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律师总结:
发票上的“税点”从来不是一个数字游戏,它是税收法律关系的具象表达,作为企业主或财务人员,你每一次落笔填写税率,都是在对业务真实性、合规性做出法律承诺,别迷信“同行都这么开”,更别听信“税点可以商量”的忽悠。
我的建议很实在:
第一,搞清你的纳税人身份——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
第二,对照业务实质,准确归类应税项目,查清对应税率;
第三,确保合同、付款、发货与发票内容一致;
第四,拿不准的时候,别瞎猜,找专业税务律师或会计师问问,花几百块咨询费,远比事后几十万罚单划算得多。
发票虽小,责任如山,合规不是成本,而是企业走得长远的底气。
发票税点怎么算?搞不清税率吃大亏,老板会计都得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客户催着要发票,财务却卡在“开几个点”的问题上纠结半天?或者你是个体户刚起步,一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