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怎么变更抚养权
一、父亲去世后怎么变更抚养权 父亲去世后,若要变更抚养权,一般遵循以下情况与流程: 抚养权自动变更 如果父亲去世,母亲通常自然拥有孩子的抚养权,无需特别的法律程序,这种情况下抚养权自动发生变更...
说实话,接到法院传票那一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的,尤其是当亲人突然离世,还没从悲痛中缓过神来,就发现自己因为一笔未还清的贷款被告上了法庭——这种打击,不只是经济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重创。
我最近代理的一起案子,当事人小陈就是这样,他父亲生前为了给孩子结婚买房,在银行贷了一笔30万的消费贷,贷款刚办下来没多久,父亲突发心梗走了,家里人忙着处理后事,根本没人注意到这笔贷款还在按月还款,结果三个月后,小陈接到了催收电话;再后来,直接收到了法院的应诉通知书。

“律师,我根本不知道这贷款要我还啊!我爸贷的,他又不是让我担保,怎么现在银行告我?”小陈红着眼问我。
我能理解他的委屈,但现实是,很多家庭在面对亲人离世时,往往忽略了债务的后续处理,而银行不会因为“人走了”就自动停贷、免债,一旦逾期,征信受损、催收上门、甚至被起诉,都是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
那问题来了:父亲的贷款,子女到底要不要还?能不能不还?有没有法律上的出路?
先说结论:子女原则上不需要替父母还债,但如果继承了遗产,就必须在继承范围内承担债务。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概念——“限定继承责任”,也就是说,你继承了多少财产,就要相应地还多少债,比如你爸留了50万存款,贷款还欠40万,那你最多还40万;但如果遗产只有10万,那你也只需还10万,剩下的银行就得自己认栽。
但前提是:你得明确表示接受继承,并且银行得去主张权利。
现实中,很多人以为“我不签字、不拿钱”就等于没继承,其实不然,如果你事实上使用了父母的房子、车子、存款,哪怕没过户,也可能被视为“事实继承”,法院会认定你已经接受了遗产,那就逃不开债务责任了。
更麻烦的是,有些贷款合同里写了“共同借款人”或“连带保证人”,哪怕只是签了个字,也可能被拉进责任圈,千万别小看当初那一纸合同。
去年我代理的另一个案子,王女士的母亲生前借了28万网贷,用于治病,母亲走后,平台开始疯狂催收,甚至打电话给她读大学的儿子,说“不还钱就影响征信、将来考公受影响”,一家人吓坏了,差点东拼西凑把钱还了。
我们介入后发现:第一,王女士没有在任何合同上签字;第二,母亲名下只有一套老破小,市值不到20万,还有房贷没结清;第三,王女士明确表示放弃继承。
我们向法院提交了《放弃继承声明书》,并申请债务仅以遗产为限清偿,最终法院判决:债权方只能在遗产清算后受偿,不得向王女士追索,那笔网贷,最后只还了7万多,其余作废。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沉默是最大的风险,主动应对才是出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简单说就是:拿多少,还多少;不拿,就不还。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也明确: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可以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别觉得“我不说话就是没继承”,法律上,沉默等于默认接受。
亲人离世本已足够沉重,若再背上不属于自己的债务,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它也讲情理与公平。
面对父亲贷款逾期被起诉的情况,记住三句话:
最后想说的是:法律保护的是权利,也考验着智慧,在悲痛中做出理性选择很难,但正是这些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会不会被一场意外彻底压垮。
别怕,也别忍,该争取的,一分都不能少;不该背的债,一毛也不必扛。
父亲去世后贷款逾期被起诉,该怎么办?还能免责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说实话,接到法院传票那一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的,尤其是当亲人突然离世,还没从悲痛中缓过神来,就发现自己因为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