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火灾怎么办?火场逃生有讲究,关键时刻能救命!
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哪天家里突然冒烟、楼道传来警报声,甚至浓烟已经堵住了门口——那一刻,你真的知道该怎么做吗? 别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根据应急管理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发生火灾超过20万起,其中住宅火灾...
你有没有想过,某天晚上刚躺下,突然闻到一股焦味,接着警报响起,浓烟从门缝钻进来——火灾,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那一刻,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尖叫着往外冲?还是冷静拨打119?更现实的问题是:火灭了之后,房子烧了、财物没了,责任到底该谁来扛?保险公司赔不赔?物业有没有失职?
别急,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在火灾后手足无措——既不懂怎么保护自己,也不清楚法律能给什么支持,咱们就用“人话”聊聊:发生火灾时,该怎么保命?事后又该怎么维权?

很多人一听到“律师讲火灾”,第一反应就是“赔钱”,但我想说,生命永远比财产重要,火灾发生时,首要任务是逃生。
记住这三句话:
如果你住的是高层住宅,建议家里备个缓降器或防火面罩,这些小投入,关键时刻可能是救命稻草。
火扑灭了,不代表事情结束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责任认定和损失追偿。
常见的责任方可能有以下几种:
关键点来了:你怎么证明责任在别人?
这就需要“证据链”,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要做这几件事:
我曾代理过一起典型的火灾索赔案。
杭州某小区一楼住户,把电动车停在楼道里充电,半夜电池爆炸起火,浓烟迅速蔓延,导致三楼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送医,房屋装修和家电全毁,损失近80万。
起初,物业推说“住户自己违规停放”,电动车车主说自己“也是受害者”,我们调取了监控发现:楼道明明贴了“禁止停放电动车”的告示,但物业从未清理,也未断电管控。
更重要的是,消防部门出具的《火灾认定书》写明:“起火原因为电动车锂电池故障,物业未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法院判决: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火灾都只能自认倒霉,关键看有没有人该为“可预见的风险”买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
明确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二十九条
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根据现场勘验、调查情况和检验、鉴定意见,及时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火灾事故的证据。
火灾是灾难,但灾难之后,情绪化解决不了问题,作为律师,我常对客户说一句话:“别让悲剧变成二次伤害。”
面对火灾,请记住三个阶段:
法律不会替你抹平伤痛,但它能帮你守住底线——不让无辜者独自承担本不该承受的损失。
最后提醒一句:平时多一份防范,胜过事后百次奔走,检查家里的电线、别乱拉插线板、支持物业的消防演练……这些看似小事,其实都是在为自己买一份“安全保险”。
愿每一场火,都能被及时扑灭;
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回家。
你有没有想过,某天晚上刚躺下,突然闻到一股焦味,接着警报响起,浓烟从门缝钻进来——火灾,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