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律师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懂这几点再决定怎么应对!
“律师发短信说要起诉我,是不是真的要坐牢了?”“催收天天打电话,现在连律师函都来了,我该怎么办?”说实话,看到这些消息,我能理解那种焦虑和无助,但作为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想告诉你:别慌,先冷静下来,搞清...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凌晨两点,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某某先生/女士,您已严重逾期,我方已委托律师事务所介入处理,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依法起诉。”那一刻,心跳骤停,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是不是要坐牢了?”
别急,先深呼吸。
作为一名执业十年、经手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律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收到“律师函”或“律师催收短信”,不等于马上就要被告上法庭,更不等于你的人生就此崩盘。但这件事,必须认真对待,而且越早处理越好。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理清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这种“律师短信”到底算不算数?
第二,它背后藏着哪些法律套路?
第三,你现在最该做什么?
我们得学会辨别真假,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律师催收短信”其实是催收公司打着律师事务所的旗号吓唬人,他们可能真的和某家律所有合作,也可能只是随便挂个名字蹭权威。
怎么判断真假?
真正的律师介入,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吓人,而是会有正式函件送达(邮寄或电子签收),并附有明确法律依据。
这里有个常见的心理战术——制造紧迫感和恐惧感,金融机构在催收后期,往往会把债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其中就包括一些与律所有合作关系的催收公司,他们打着“法律手段”的幌子,是为了逼你尽快还钱。
但这不代表他们真要起诉你。
因为起诉是有成本的:律师费、诉讼费、时间精力,而且法院还得审查证据是否充分,如果你欠款金额不大(比如几万元以内),银行或平台往往会选择“以诉促调”,也就是吓一吓你,让你主动还款,而不是真打官司。
如果金额较大、逾期时间长(超过6个月)、多次失联,那真的被起诉的风险就很高了。
别瘫在床上刷短视频逃避现实了,听我的,立刻行动:
停止恐慌,保存证据
把所有催收短信、通话记录、邮件都截图存好,万一将来发生骚扰、威胁、泄露隐私等情况,这些都是维权依据。
核实债务真实性
打官方客服电话,确认欠款金额、利息计算方式、是否已被转让债权,有时候系统错误或多头借贷会导致误会。
评估还款能力,主动沟通
如果确实还不上,不要玩失踪!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申请延期、分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很多平台都有“困难帮扶政策”,前提是你要开口。
警惕“反催收黑产”陷阱
别轻信网上那些“征信修复”“停息挂账”的中介,他们可能教你伪造病历、贫困证明,甚至怂恿你集体投诉,这些行为涉嫌违法,搞不好从“民事纠纷”变成“刑事风险”。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已经收到法院传票,或对方频繁骚扰家人朋友,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我们可以帮你谈判、调解,甚至争取不起诉结案。
我去年接了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0岁,程序员,疫情期间被裁员,信用卡+网贷总共欠了18万,一开始还能最低还款,后来干脆还不上了,某天深夜,他收到一条短信:“北京市XX律师事务所致函:您已构成恶意透支,拟提起刑事诉讼。”
小李当场崩溃,以为自己要坐牢,第二天他就想东拼西凑借钱还债,结果遇到一个“代理协商”的中介,收了他8000块服务费,承诺帮他“停息挂账”,结果三个月毫无进展,钱也退不回来。
最后他找到我,我们第一时间调取了他的全部账单,发现所有债务均为民事借贷,不存在“恶意透支”;同时那条“律师函”经查证,并非该律所发出,属于冒名催收,我们向银保监会投诉了该催收公司,也协助小李与银行达成了分36期还款的协议,月供从9000降到3800,压力大大缓解。
你看,情绪失控只会让人掉进更深的坑,理性应对才是出路。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的话:
在这个高负债时代,谁还没个难处?贷款逾期不是原罪,它只是一个财务信号灯,提醒你该调整节奏了。
真正危险的,是从一开始就选择沉默、拉黑、失联,任由事态恶化。
收到“律师短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 保持沟通,是化解危机的第一步;
✅ 懂法守法,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
✅ 寻求专业帮助,不是软弱,而是智慧。
人生不怕慢,就怕停,哪怕现在背负着债务前行,只要方向对了,早晚能走出阴影。
我是律师老陈,愿你在风雨中,依然有直面真相的勇气。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凌晨两点,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某某先生/女士,您已严重逾期,我方已...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