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稳住情绪,90%的法务告知短信都在打心理战
贷款逾期被发法务短信吓懵了?别慌!3招教你冷静应对,避免踩坑反被“套路”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微信,语气都快抖了:“哥,我刚收到一条‘法务部’发来的短信,说我已经构成恶意透支,再不还款就要移交公安...
收到催收短信别慌!逾期后怎么应对最聪明?银行不会告诉你的3个关键点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X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不是不想还,是真的一时周转不开,可一看到“影响征信”“法律追偿”这些字眼,整个人都懵了,于是你开始焦虑、逃避,甚至不敢接陌生电话。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么正确应对。** 作为一名处理过上千起信贷纠纷的执业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理清思路,避开陷阱,把一场危机变成转机。
很多人一看到催收短信就崩溃,以为马上就要被起诉、上黑名单、房子车子都没了,大可不必!
你要明白一点:绝大多数的催收短信,本质是提醒+施压,而不是法律行动的开始。银行或网贷平台发短信,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赶紧还钱,他们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没有权力直接冻结你账户或上门抓人。
所以第一步,深呼吸,冷静下来,不要因为一条短信就自我否定,更不要被“三天内不还款将移交司法机关”这种话术吓住——很多都是模板话术,真假参半。
我见过太多人,收到短信后根本不去查账,只凭印象觉得自己“大概还了几千”,结果越拖越乱,利息滚得比本金还多。
建议你立刻做三件事:
信息透明是你谈判的基础。
很多人选择“装死”,觉得不接电话、不回短信就能躲过去,错!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争取协商。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您好,我是XX先生/女士,编号XXXX的借款人,最近确实遇到了临时困难,暂时无法全额还款,但我有强烈的还款意愿,希望能申请分期或者延期。”
你会发现,只要你态度诚恳、表达清晰,很多银行和正规平台是愿意谈的,有些甚至可以减免部分罚息,或者给你3-6个月的宽限期。
小贴士:如果是非持牌网贷平台,语气强硬、威胁恐吓,那你更要留神——这类平台往往游走在灰色地带,后续可能涉及违法催收。
市面上有很多所谓“债务重组”“停息挂账”的中介公司,打着“帮你搞定银行”的旗号收费几千上万,这些人中,不乏骗子。
他们可能会教你伪造病历、失业证明,甚至鼓动你彻底失联,一旦你照做了,轻则被认定为恶意逃债,重则涉嫌诈骗。
真正的解决路径,永远是合法合规的协商与规划,而不是投机取巧。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是一名外卖骑手,疫情期间收入骤减,信用卡和网贷累计逾期近8万元,他收到十几条催收短信,其中有平台声称“已立案侦查”。
他吓得整夜睡不着,差点去借高利贷填坑,后来找到我们团队,我们第一时间帮他梳理了所有债务明细,并指导他向银行提交了《个人困难说明》+收入证明+社区盖章的困难材料。
结果呢?三家银行中有两家同意办理个性化分期,最长分5年还清,且停止催收;另一家虽然未完全减免利息,但也暂停了上报征信的操作。
最关键的是——他没有花一分钱找中介,全程自己操作,我们在背后提供法律支持。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普通人缺的不是还款能力,而是应对危机的知识和底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条明确规定: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手段,不得频繁骚扰债务人及其无关第三人。
这意味着:
✅ 你有权知道具体的还款金额和依据;
✅ 你有权拒绝暴力、骚扰式催收;
✅ 你有权申请合理展期或分期。
这些不是“特权”,而是写在纸上的法定权利。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
贷款逾期不代表你人品有问题,也不代表你这辈子就完了,真正决定结局的,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式。
不要害怕催收短信,它只是提醒你该处理财务了;也不要盲目恐慌,更别病急乱投医。
掌握信息、主动沟通、依法维权——这才是成年人处理债务应有的样子。
如果你现在正处在逾期的焦虑中,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只要方向对了,哪怕慢一点,也终会走出阴影。
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账单,还有未来的光。
一、先稳住情绪,催收短信≠法院传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催收短信别慌!逾期后怎么应对最聪明?银行不会告诉你的3个关键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