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怎么交?自己缴还是单位缴?断缴影响待遇吗?
说到“五险一金”,大家可能对养老、医疗比较熟悉,但一提到生育保险,不少人就有点懵:这玩意儿到底谁来交?要交多久才能报销?要是中间断了是不是就不能享受待遇了?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说个明明白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每个月工资条上都写着“代扣公积金”,可到底这笔钱是怎么算的?单位交多少,自己交多少?要是换工作了、辞职了,甚至自由职业了,还能不能继续交?今天咱们不整那些干巴巴的政策条文,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个人公积金这个事儿从头到尾给你捋清楚。
先说一个很多人都误解的事儿:我们常说的“个人公积金”,其实不是完全由“个人”来操作的。在职员工的公积金是“单位+个人”共同缴纳的,属于强制性住房储蓄制度,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在正规公司上班,签了劳动合同,企业就必须给你开立公积金账户,并按月缴纳。
那具体怎么交呢?
通常情况下,公积金的缴费比例在5%到12%之间,由各地政策规定,比如你在深圳上班,月薪1万元,公司和你自己各按10%的比例缴存,那么每月你的公积金账户就会进账:
注意啊,这可不是“公司替你交”,而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这2000元全部进入你的个人公积金账户,归你所有,连本带息,买房、租房、装修、退休都能用得上。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离职了,或者你是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全职宝妈,还能自己交公积金吗?
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
目前全国已经有包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苏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公积金制度,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单位,也可以以个人身份开户缴纳公积金。
举个例子:小林是个独立设计师,没挂靠公司,但她想将来买房申请低息贷款,于是她去深圳市公积金中心办理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按月自主缴存,虽然只有她一个人出钱(比如每月缴1500元),但只要连续缴满6个月或12个月,就可以和其他职工一样申请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商业贷款低一大截,省下的可是真金白银。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旦中断缴纳,影响可不小。
很多人觉得“暂时不买房,断几个月没事”,但实际上:
更关键的是——断缴期间你不仅失去了低息贷款的机会,还白白损失了账户里那笔钱的时间价值。别忘了,公积金账户的钱是按年计息的(目前一年期利率约1.5%),而且利息复利滚存,积少成多。
以案说法:
我曾代理过一位客户王女士,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三年,公积金一直正常缴纳,后来她辞职创业,想着“先拼事业,房子以后再说”,就没再续缴公积金,两年后她准备买首套房,结果去银行咨询才发现:由于她断缴超过半年,必须重新连续缴满12个月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而这时房价已经涨了近30%,原本能贷80万、利率3.1%的优惠拿不到,只能选择商业贷款,利率高达4.2%,30年下来多付利息超过20万元,她特别后悔:“早知道当时自己掏点钱续上,也不至于现在吃这么大亏。”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公积金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要不要主动掌控”的问题。
法条链接: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0号)第二条明确规定:
“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第三条规定: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住建部近年来推动的《关于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支持新业态从业者自愿缴存,享受同等权益。
律师总结:
说到底,公积金不是单位的福利,而是你法定的住房财产权益,它不像社保那样“看不见摸不着”,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记在你名下,随时间增值,关键时刻能帮你撬动几十万的低息资金。
所以我的建议很明确:
记住一句话:今天的每一分公积金,都是未来安居乐业的底气。别让它躺在政策里睡大觉,要让它为你真正工作起来。
——一名陪你守护每一分权益的执业律师
个人公积金怎么交?自己缴有用吗?断缴会怎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每个月工资条上都写着“代扣公积金”,可到底这笔钱是怎么算的?单位交多少,自己交多少?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