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还是骗局?教你一眼识破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配上一个陌生链接,或者一个“客服电话”,一看就心慌,尤其夜里收到,血压都跟着飙升...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追究法律责任!”
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接踵而至,语气越来越强硬,甚至附带一个链接或二维码,写着“点击立即处理”。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是不是真忘了还?会不会影响信用?会不会被起诉?
别急,作为一名常年处理金融纠纷的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类短信,十有八九是诈骗!真正的金融机构,绝不会用这种方式催收,更不会让你点陌生链接操作还款。
我就带你扒一扒“贷款逾期诈骗短信”的真实面目,教你如何冷静应对,保护钱包和信用。
正规金融机构在催收时,有一套严格的合规流程,他们不会通过短信发送含有链接、二维码或诱导下载APP的内容,更不会使用威胁性语言如“马上起诉”“列入黑名单”等。
典型的诈骗短信长什么样?
一旦你点了那个链接,轻则输入个人信息被套取,重则银行卡里的钱被瞬间转走。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点链接、输密码、扫码还款的“逾期通知”,99%是骗子!
别慌,也别删,按这三步来,既保护自己,也能留下证据:
第一步:不点、不回、不扫
看到链接和二维码,直接无视,哪怕你觉得“万一真是我的贷款呢”,也不能冒险,真正的还款入口只会在官方APP或官网。
第二步:自查账户状态
打开你常用的借贷平台APP(比如借呗、微粒贷、360借条等),登录查看是否有逾期记录,大多数平台都有清晰的账单和还款提醒功能。
如果你根本没在这类平台借过款,那基本可以确定是诈骗。
第三步:举报并保留证据截图,连同发送号码一起,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你的每一次举报,都在帮更多人避开陷阱。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了一条“微粒贷逾期”短信,说她欠款4.8万,已移交法务部,必须2小时内处理,否则报警。
她心里一咯噔——虽然记得没借过这么多,但隐约觉得自己可能办过小额贷,情急之下,她点了短信里的链接,进入一个长得和微信支付一模一样的页面,输入了银行卡号、身份证和验证码。
不到十分钟,卡里5万元被分三笔转走。
我们后来调查发现,那个链接是高仿的钓鱼网站,连域名都刻意模仿腾讯官方地址,而所谓的“微粒贷”,根本没给她发过这条信息。
我们协助警方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耗时半年,精神压力巨大。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骗子就是靠制造紧迫感,让人失去判断力。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
2022年施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更是强化了对短信、电话、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要求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预警机制,拦截可疑信息。
也就是说,你不仅是受害者,更是受法律重点保护的对象,遇到此类诈骗,一定要及时报案,依法维权。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诈骗目标。
但请相信,只要你保持清醒,掌握基本识别方法,就能轻松避开绝大多数陷阱。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记住这五个字:
不信、不点、不慌、查证、举报。
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搞“突然袭击”,也不会让你在一条短信里完成“还款+解冻+申诉”全套操作。
所有需要你“立刻行动”的,背后往往藏着精心设计的骗局。
你不是孤军奋战,国家有反诈中心,银行有风控系统,律师有法律武器。
只要你愿意停下两分钟思考,骗子就赢不了。
愿你我都能在纷繁复杂的数字世界里,守住底线,守住钱包,也守住内心的从容。
—— 一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还是诈骗?教你一眼识破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