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调解短信,是救命稻草还是催收套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两点刷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名下的XX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联系调解中心处理,避免被起诉。”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要上法庭了?” 但等等——这...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叮”一下弹出来的短信:“您名下的贷款已逾期,现启动调解程序,请及时联系……”?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征信要黑了”“会不会被起诉”“房子车子保不住了”?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不谈冷冰冰的法条堆砌,也不说那些让人头大的专业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这条看似吓人的“调解通知短信”,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其实藏着一线生机。
首先得明白一点:收到调解短信,不等于马上上法庭,更不等于你已经被定罪。相反,它可能恰恰说明——事情还有救!
银行或金融机构在正式起诉前,通常会走这么几步:催收 → 上报征信 → 启动调解,而“调解”这个环节,其实是法律给借款人留的一道缓冲带,它的本质,是平台想在不撕破脸的前提下,把钱拿回来;而你的机会,就在于借这个窗口期,争取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方案。
很多人一看“调解”俩字就紧张,以为是法院发的通知,其实不一定,现在很多机构用的是“诉前调解”机制,由第三方调解组织或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介入,这种调解,自愿、非强制、不直接影响征信记录(除非你拒不配合),换句话说,只要你积极回应,坐下来谈,就有回旋余地。
那该怎么应对?记住三个关键词:主动、坦诚、有方案。
我见过太多人,一接到这类短信就吓得不敢接电话,结果错过了最佳协商期,最后真被起诉了。80%以上的贷款逾期案件,在调解阶段就能化解,关键是你得“在场”,得参与。
小李去年创业失败,信用卡和网贷一共欠了18万,连续三个月没还,某天突然收到一条调解短信,他第一反应是删掉、屏蔽、假装没看见,结果一周后,家里座机开始响个不停,催收电话轮番轰炸。
直到有一天,他鼓起勇气打了回去,调解员听完他的情况,让他提交了失业证明和银行流水,三天后,对方提出:本金分36期还,免息,每月还5000,小李咬牙答应,他已经还了十期,征信虽然有过逾期记录,但没有被起诉,也没上黑名单。
他说:“最怕的不是欠钱,是不敢面对,一旦开口谈,反而轻松了。”
你看,问题没变,但态度一变,结局完全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意见》明确:
鼓励金融机构在诉讼前,通过调解方式解决贷款、信用卡等金融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
这意味着——调解不是“走过场”,而是国家推动的合法救济途径,你参与调解,不仅合理,而且受法律保护。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那条调解短信,不是追命符,而是一次“法律赋予的补救机会”。
它提醒你:问题已经出现,但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它给你时间:去整理财务、沟通债务、重建信用。
它甚至可能帮你:避免诉讼、减少利息、保住资产。
别再把它当成噩梦的开始,换个角度,把它看作是你重新掌控生活的第一步。
真正的信用,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一次跌倒后,有没有勇气站起来,面对面解决问题。
你现在收到的,不是一张“判决书”,而是一张“邀请函”——邀请你,理性、体面、有尊严地,把事情谈清楚。
你,准备好了吗?
贷款逾期收到调解短信,是危机还是转机?别慌,先搞懂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叮”一下弹出来的短信:“您名下的贷款已逾期,现启动调解程序,请及时联系……”?那一刻,心跳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