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贷款逾期收到短信,是催收还是诈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金融债务34秒前1

最近有个老铁半夜发微信给我,语气特别急:“哥,我朋友刚收到一条短信,说他贷款逾期了,要马上还款,不然就起诉、上门、爆通讯录……吓死人了!你说这该不会是骗子吧?”我一看截图,心里咯噔一下——这类信息现在太常见了,但真假难辨,一不小心就中招。

其实啊,这几年随着信贷产品普及,像花呗、借呗、微粒贷、银行消费贷这些遍地开花,很多人一时手头紧,借了钱却没按时还,一旦逾期,各种短信、电话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可问题是,哪些是正规机构的提醒?哪些是打着“法务”旗号的软暴力催收?甚至还有直接伪造法院通知的诈骗短信?分不清,真容易踩坑。

朋友贷款逾期收到短信,是催收还是诈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咱们先说重点:收到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是慌,而是冷静核实。

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看发送号码是不是官方渠道,比如银行一般通过95开头的短号发信息,支付宝相关通知会带【支付宝】标识,而那种乱七八糟的+82、00开头的国际号码,或者一堆数字拼成的虚拟号,基本可以判定为非官方,大概率是第三方催收甚至诈骗。 有没有具体信息,正规机构的短信通常会写明“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X天,当前欠款XX元”,还会附上客服电话或还款入口,但如果你看到的是“再不还钱就抓你去坐牢”“已经移交公安机关”这种情绪化、恐吓式的语言,那八成有问题。

第三,主动查证,别光靠短信判断,直接登录你当初借款的那个app,查看账户状态;或者打官方客服电话(注意:不是短信里的电话!),人工核实是否真的逾期。

这里我还得提一句:就算真逾期了,也不代表对方能随便威胁你。

有些催收公司为了施压,动不动就说“要上门”“要爆你通讯录”“要贴你家门上大字报”,听着吓人,但很多都是虚张声势,甚至是违法的,根据法律规定,催收必须合法合规,不得骚扰、侮辱、恐吓债务人及其亲友,你要是被频繁电话轰炸、深夜骚扰、甚至单位同事都知道你欠钱了,那这就是侵权,完全可以投诉甚至起诉。


以案说法:一条“法院传票”短信引发的维权案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疫情失业,微粒贷逾期了三个月,结果某天突然收到一条彩信,居然是“电子法院传票”,上面有法院公章、案号、开庭时间,连二维码都有,扫码还能跳转到一个长得特别像12368官网的页面,小李吓得不行,差点转账还款。

后来他多了一个心眼,打电话去当地法院咨询,被告知根本没有这个案子,我们报警后发现,这是典型的“仿冒司法文书”诈骗,背后是一个专门做“网贷催收包”的黑产团伙,批量生成虚假法律文书,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逼迫还款。

最后警方抓获了嫌疑人,我们也帮小李向平台申诉,确认该笔催收信息与官方无关,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越是焦虑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真正的法律程序,从来不会通过一条短信就定你罪。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催收机构碰不得!

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明确要求:

  • 不得使用“侮辱性、威胁性”语言;
  • 不得频繁骚扰债务人及关联人;
  • 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信息;
  • 不得伪造国家机关文件或名义进行催收。

《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那些动不动就说“已经掌握你全家资料”的,很可能已经触犯刑法。


律师总结:逾期不可怕,怕的是被情绪牵着走

说实话,贷款逾期在当下社会并不罕见,经济波动、突发变故谁都会遇到,真正考验人的,不是有没有困难,而是面对压力时能不能理性应对。

如果你或你朋友收到了逾期短信,请记住三句话:
第一,别怕;第二,别信;第三,别冲动还款。

先核实信息来源,再评估自身债务情况,如果确实无力偿还,也可以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分期或延期,很多机构都有“困难帮扶通道”,实在谈不下来,也别硬扛,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避免被不当催收逼入绝境。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肆意妄为的催收行为,你有义务还款,但也有权利被尊重,守住底线,才能走出困境。

所以啊,下次再看到那种“最后警告”“立即起诉”的短信,不妨冷笑一声:
“哥们,你这剧本写得不错,可惜我不买账。”

朋友贷款逾期收到短信,是催收还是诈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信用卡逾期从哪里借款?聪明应对债务危机!
« 上一篇3分钟前
×
18
2025 10

朋友贷款逾期收到短信,是催收还是诈骗?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最近有个老铁半夜发微信给我,语气特别急:“哥,我朋友刚收到一条短信,说他贷款逾期了,要马上还款,不然就起诉、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