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收到法院的诉前调解短信,真的假的?我该怎么办?
网贷逾期后收到法院调解短信,如何应对? 不少网贷逾期的朋友反映收到了“法院诉前调解”的短信,内容大致是:“XX法院通知:您的网贷逾期案件已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请及时联系调解员处理,否则将进入诉讼程序…...
“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起诉,现进入法院诉前调解程序,请及时登录xx平台查看调解信息……”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念头:完了,要被起诉了?会不会上征信?房子车子会不会被查封?坐牢吗?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收到“法院诉前调解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你是该慌,还是该冷静应对?
很多人一看到“法院”两个字就腿软,以为自己已经被判败诉,马上要强制执行,大可不必这么焦虑。
所谓“诉前调解”,是法院在正式立案审理之前,为减轻诉讼压力、提高纠纷解决效率而设立的一道“缓冲带”,简单说:债权人告你了,但法院还没正式受理案子,而是先组织一次调解,看看能不能和平解决。
这时候发的短信,通常是通过法院统一的电子送达系统发送的,内容包括案号、当事人姓名、调解时间(或线上入口)、承办部门等信息,它不是“通缉令”,也不是“执行通知”,而是一次最后的协商机会。
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恐慌,而是核实 + 回应。
第一步:核实真伪现在诈骗猖獗,有些催收公司会冒充法院发短信吓唬人,怎么判断真假?
第二步:主动联系调解员如果确认是真的调解通知,别玩消失,躲着不回应,只会让法院认定你“拒不到场”“拒不配合”,后续大概率直接转为正式立案,对你更不利。
主动打调解短信里留的电话,或者去法院现场报到,说明你的实际困难。
法院调解员不是敌人,他们的目标是促成和解,只要你态度诚恳、有还款意愿,往往能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第三步:争取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后,法院会出具《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但它比判决温和得多——你可以约定分期还款、延长周期、甚至申请部分罚息减免。
更关键的是:调解结案不会留“败诉记录”,对信用的影响也比判决小很多,而且一旦达成协议,债权人就不能再随意催收,执行也会按协议来,给你喘息空间。
老李做建材生意,疫情三年赔了本,信用卡和网贷陆续逾期,某天凌晨,他收到一条“XX法院诉前调解通知”,吓得整晚没睡,第一反应是:赶紧把卡注销,换个手机号跑路。
幸好他儿子是学法律的,劝他先别慌,带他去了当地法院,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帮老李跟银行沟通,最终达成协议:本金分36期还,免掉全部罚息和违约金。
现在老李每个月还两千多,压力不大,征信也在逐步修复,他说:“那天要是真跑了,现在估计真成‘老赖’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
明确推动“诉前调解”作为前置程序,鼓励通过非诉方式化解金融纠纷。
《民法典》第679条:
借款合同成立后,借款人应按约还款;但如遇不可抗力或重大变故,可协商变更履行方式。
也就是说,法律并不只保护债权人,也给债务人留了协商的空间,关键是你得“出现”,而不是“失联”。
收到“贷款逾期诉前调解短信”,本质上是一次危机,但也可能是一次转机,它提醒你:问题已经到了司法门槛前,不能再拖了。
记住三句话:
人生总有低谷,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一条短信,不该定义你的人生,真正决定结局的,是你接下来怎么做。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现在就打开手机,查一下那条短信的真伪,迈出第一步。
走出阴影的第一米,比后面九百九十九米都重要。
“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起诉,现进入法院诉前调解程序,请及时登录xx平台查看调解信息……” 那一刻,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