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开庭短信?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踩坑被套路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法院将于X月X月正式开庭审理,若未按时出庭将依法判决并列入失信名单,请尽快联系处理……” 看到这种消息,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因贷款逾期未还,法院已受理案件,将于X月X日开庭审理,请及时应诉。”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要坐牢了?”“会不会被强制执行?”“征信是不是彻底毁了?”……
别急,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短信并不等于真正的“开庭通知”,更不意味着你已经被判败诉。但也不能完全无视——因为它背后,可能是一场即将爆发的法律纠纷。
我就用大白话,带你一层层揭开“贷款逾期开庭短信”的真相,并告诉你该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现在骗子太多了,很多催收公司甚至第三方机构打着“法院”“立案”“开庭”的旗号发短信,目的就是吓唬你还钱。
怎么辨别真假?
记住三个关键词:
建议你第一时间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或者“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查一下是否有相关案件记录,这是最权威的方式。
如果你查到确实有立案信息,也收到了正式传票——那说明债权人(通常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或网贷平台)已经走上了司法程序。
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躲,而是主动应对。
别失联,别逃避。很多人一看要打官司就换手机号、搬住所,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错!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方式完成程序,你不到庭,反而会被缺席判决,后果更严重。
准备证据材料。包括你的还款记录、收入证明、家庭困难说明(如有)、与平台沟通协商的聊天截图等,如果有过展期申请、分期协议,一定要保留好。
考虑调解可能性。多数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在开庭前都有调解环节,法官会问:“原告方愿不愿意接受分期?”“被告能不能拿出初步还款计划?”这时候如果你态度诚恳,提出一个可行方案,往往能避免判决后强制执行。
很多人最怕的是“上失信名单”“冻结银行卡”“影响孩子上学”,其实这些都不是必然结果。
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申请强制执行,你会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但只有当你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时,才会升级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
而且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必须保留你和家属的基本生活费用,工资卡不会全部冻结,房子如果不是唯一住房才可能被执行。
与其恐慌,不如坦然面对,积极沟通,争取达成执行和解。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和网贷累计逾期近15万,某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因欠款未还,已立案,将于下周开庭,请速处理。”
小李吓得睡不着觉,差点去借高利贷还钱,后来他找到我,我们一起查了法院系统,发现确实有立案,但还没排期开庭。
我们立刻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说明了他的失业情况,并附上了社区开具的困难证明,同时联系银行,表达了分期偿还的意愿。
法院组织调解,银行同意将债务分36期偿还,每月只需还4000多元,小李不仅避免了强制执行,还保住了工作和信用底线。
你看,只要应对得当,危机也能变转机。
收到“贷款逾期将开庭”的短信,不要第一反应就是害怕或冲动还款,冷静下来,做三件事:
✅ 查证真伪,确认是否真的被起诉;
✅ 主动应对,准备好材料参与诉讼或调解;
✅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请律师介入协商或代理出庭。
法律从来不是为了惩罚弱者,而是为了平衡权利与义务,你也许一时陷入困境,但这不代表你就失去了话语权,勇敢面对,依法维权,才是走出债务阴霾的正确路径。
短信可以吓人,但法律讲的是证据和程序。只要你愿意解决问题,总有一条路,通向重生。
贷款逾期收到开庭短信?别慌!先搞清这3个关键点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因贷款逾期未还,法院已受理案件,将于X月X日开庭审理,请及时应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