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银行短信,慌了?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中国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脑子里“嗡”地一下,全是“完了完了”四个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用户,您在‘乐开花’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产生法律后果。”那一刻,心跳骤停,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信用要毁了”。
别慌,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催收短信乱了阵脚,结果越陷越深,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当你收到“乐开花”这类贷款平台的逾期提醒,真正该做的不是立刻转账,而是先搞清楚三件事。
现在市面上的贷款平台鱼龙混杂,“乐开花”听起来像正规金融产品,但实际可能是某个网贷公司的营销马甲,很多平台打着“持牌机构”的旗号,干的却是高利贷、暴力催收的勾当。
你要做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冷静核查:
没有真实借贷关系支撑的催收,哪怕天天发短信,也站不住脚,有些平台甚至通过“套路贷”方式诱导你借款,再用恐吓手段逼你还钱——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很多人一看到“影响征信”四个字就腿软,但真相是:不是所有贷款平台都能上报央行征信系统。
像“乐开花”这类互联网小贷平台,只有持牌且接入征信系统的,才有资格报送你的逾期记录,如果你借的是非持牌机构的钱,哪怕逾期三年,也不会出现在你的征信报告里。
这不代表你可以赖账,但你要明白:催收话术往往夸大其词,目的是让你害怕、赶紧还钱,真正的法律程序没那么快,法院立案、传票送达、开庭审理,每一步都有严格规定,不会因为你晚还三天,第二天就上门抓人。
很多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面对催收只能忍气吞声,但法律赋予你的权利,远不止“乖乖还钱”这一条。
我在办案中遇到过一个客户,他在某平台借款5000元,结果到账只有4000,却被要求还6000元,后来我们调取证据发现,平台收取了高额服务费和保险费,年化利率高达138%——明显超出法律保护范围,法院判决只需按LPR四倍支付利息,其余部分全部驳回。
小王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房租紧张,在朋友推荐下下载了“乐开花”APP,借款3000元,分6期还款,他以为月息不高,结果到账仅2400元,却要在半年内还4580元。
第三个月他失业了,没能按时还款,紧接着,各种短信、电话轰炸而来,甚至有陌生号码打给他母亲,说“再不还钱就报警抓人”。
小王几乎崩溃,直到找到我,我们梳理证据发现:
我们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并向法院提起反诉,主张超出法定利率部分无效,平台撤回催收,双方达成调解,小王只需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弱势不代表无权,沉默只会助长欺压。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传播借款人隐私。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收到“乐开花”贷款逾期短信,确实会让人焦虑,但请记住:
情绪解决不了问题,法律才能。
第一步,核实债务真实性;
第二步,评估利率是否合法;
第三步,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包括短信、通话录音;
第四步,若遭遇暴力催收,立即报警并留存证据;
第五步,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别一个人硬扛。
这个时代,借钱容易,还钱也不难,难的是在信息不对称中守住自己的底线,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站在你这一边。
别怕,也别慌。
看清规则,理性应对,你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用户,您在‘乐开花’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