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没收到短信却逾期了?谁该为此负责?

金融债务34秒前1

某天突然接到催收电话,说你某笔贷款已经逾期好几天了,征信可能要受影响,你一头雾水,翻遍手机短信记录,愣是没找到任何还款提醒,你说:“我根本不知道要还钱啊!”可对方一句“系统已发送通知”就把你堵得哑口无言。

这种情况听起来离谱,但现实中并不少见,很多人因为没收到还款提醒短信,错过了还款日,结果莫名其妙背上逾期记录,影响信用评分,甚至被收取高额罚息,那么问题来了——贷款机构发了短信但我没收到,这锅到底该谁背?

贷款没收到短信却逾期了?谁该为此负责?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


你以为的“提醒”,其实是“形式主义”?

很多人以为,只要贷款平台答应“到期会发短信提醒”,那就等于上了保险,其实不然。

现实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合同里写的都是“我们将通过短信、APP推送等方式通知您还款信息”,注意,这里的“将”并不等于“必须确保您收到”,换句话说,他们只要系统显示“已发送”,就算尽到了告知义务。

可问题是,短信可能被拦截、被延迟、被淹没在几十条促销广告中,甚至你的手机信号那会儿刚好断了……这些情况平台通常不会管。

别把“会发短信”当成免责金牌,真出事了,人家一句“我们发了”就能全身而退。


谁的责任?关键看“合理通知”是否到位

法律上讲,合同双方都有义务履行约定,贷款人有还款义务,平台也有提供必要协助的义务,比如清晰、有效、及时地传递关键信息。

但什么叫“有效”?如果短信发到一个你长期不用的手机号,或者你早就换了号码但平台没更新,这时候还能说“已通知”吗?

答案是:不能。

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会重点审查几个点:

  • 平台是否使用你预留的有效联系方式?
  • 是否在合理时间内发出提醒(比如提前3天、1天)?
  • 是否有其他辅助通知方式(如APP弹窗、人工电话)?
  • 你是否有主观故意拖延或忽视?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一直正常使用当前手机号,而平台却把短信发到了早已停用的旧号码上,那这个“未收到”的理由就站得住脚。


以案说法|张先生的“消失的短信”

张先生2023年在某网贷平台借了2万元,分12期还,他在注册时留的是A手机号,后来换了B号,但忘了在平台上更新。

第5期还款日前,平台系统自动向A号码发送了还款提醒短信,可A号码早在半年前就注销了。

张先生没收到任何通知,直到一个月后收到征信异常报告才傻眼,他去平台申诉,对方称“已发送短信,责任不在我们”。

张先生不服,委托律师起诉,法院最终判决:平台明知用户长时间未登录APP,且联系方式失效,却未采取进一步核实措施,通知方式存在重大瑕疵,应承担主要责任。平台撤销逾期记录,并免除部分罚息。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发了”不等于“尽责”,尤其是当平台掌握用户行为数据时,更应主动预警。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规定你得知道

  1.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2.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
    格式条款提供方应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否则,对方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

  3.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五条
    个人有权要求更新、更正其个人信息,平台在信息变更后仍使用旧信息进行通知,可能构成履约不当。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十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经营者应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服务。


律师总结|别让“没收到短信”毁了你的信用

说到底,这件事的核心不是“谁对谁错”,而是风险分配是否公平

作为借款人,你要对自己的债务负责,不能完全依赖平台提醒,建议:

  • 定期检查还款日,设置手机日历提醒;
  • 更换手机号后第一时间更新所有金融账户;
  • 开启APP通知权限,绑定邮箱等多重提醒方式;
  • 每月主动查看账单,别等“被通知”才行动。

但平台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技术这么发达,连外卖都能准时送达提醒,金融平台难道不该做得更好?真正的服务,是让用户“不容易犯错”,而不是“犯了错就重罚”。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信用是你人生的隐形资产,别让它毁在一条没收到的短信上。
而平台也该记住:
通知不是走过场,责任藏在细节里。

——一名始终为普通人说话的执业律师

贷款没收到短信却逾期了?谁该为此负责?,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招商银行哪里看逾期了?逾期了怎么处理?
« 上一篇5分钟前
×
16
2025 10

贷款没收到短信却逾期了?谁该为此负责?

某天突然接到催收电话,说你某笔贷款已经逾期好几天了,征信可能要受影响,你一头雾水,翻遍手机短信记录,愣是没找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