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税怎么算?每月到手的钱到底少了多少?一文教你算清个税账
工资税到底怎么算?手把手教你拆解“税前”和“税后” 每个月发工资时,很多人对着工资条上的“个人所得税”一栏直挠头:“这钱是怎么扣的?我到底该交多少税?” 工资税(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并不复杂,只要搞...
很多人以为公积金是单位给的福利,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强制储蓄机制,简单说:你出一部分,单位也出一部分,两笔钱都进你个人账户,专款专用,主要是为了帮你买房、租房或者退休后多一份保障。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李在杭州一家公司上班,月薪1万元,公司执行的是12%的公积金缴存比例,而且是按实际工资基数缴纳。
那他的公积金是怎么算的呢?
小李每个月公积金账户会进账2,400元!其中1,200是自己工资里扣的,另1,200是单位“白送”的,这可不是补贴,这是真金白银存在你名下的资产,利息还比活期高,关键是——可以提取、可以贷款,还能继承!
别被上面的例子骗了,不是所有人都是按全额工资算的,公积金的计算核心就三个词:缴存基数、缴存比例、封顶保底。
这个基数通常是你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比如你去年全年收入18万,那月均就是1.5万,今年公积金就按1.5万为基数来算。
但注意!很多公司会“缩水”基数,比如只按最低社保基数申报,公积金也跟着低报——这其实是违法的,后面我们会讲到。
国家规定,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不得低于5%,最高不超过12%,具体比例由单位在范围内自主选择,有的企业抠门只给5%,有的国企直接拉满12%,差距可不小。
继续拿小李举例:
各地都有公积金缴存的上限和下限,比如北京2024年月缴存基数上限是35,283元,比例12%,那一个人最多每月能进账约8,468元(双方合计);而下限则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定。
这意味着:
我接触过太多咨询案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偷偷降标”了。
“工资没变,公积金怎么少了?”
可能是基数调整了,也可能是比例下调了,尤其年初换工作或公司经营困难时,容易出现“协商降低比例”的情况——但必须经职工同意,否则违法。
“试用期不交公积金?”
错!只要建立劳动关系,单位就必须为你开户并缴存,不分试用与否,这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文规定的。
“自由职业者就不能交?”
现在越来越多城市开放了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政策,比如广州、成都、深圳等地,你可以自己按比例往里存,同样享受低息贷款资格。
张女士在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工作,年薪25万,但公司一直按上海市最低缴费基数(比如9,000元)为她缴纳公积金,比例也只有5%,她发现后向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
中心调查确认:她上年度月均工资实为20,833元,公司未如实申报。
最终裁定:公司需补缴过去两年差额,并依法调整后续缴存基数,张女士不仅追回了近4万元的公积金差额,还因此获得了更高额度的公积金贷款资格。
这个案子说明:你有权知道自己的缴存是否合规,更有权要求单位依法足额缴纳。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十七、十八条规定:
第十六条: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七条: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起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
第十八条: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适当提高。
《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少缴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住房公积金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钱”,它是国家给你的一份制度性保障,是你未来买房、装修、租房甚至养老的重要资金池。每一分少缴,都是对你财产权益的侵蚀。
作为劳动者,你要学会:
你缴的不只是钱,更是未来的安全感。别等到想贷款买房时才发现额度不够,才后悔当初没盯紧那几百、几千块的差额。
从今天起,做个明白人——你的公积金,你做主。
住房公积金怎么算?每月到账金额到底是谁说了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公积金不是“发的”,是“存的”:你的钱+单位的钱=你的未来 很多人以为公积金是单位给的福利,其实它更像是一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