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被误伤上征信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银行短信,说我某笔贷款逾期了,可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这是不是诈骗?”、“收到‘逾期提醒’,但查流水又没发现漏还,现在担心影响征信,该怎么办?”——这类问题最近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信用记录。”
那一刻,心跳漏半拍,明明记得自己按时还了啊,怎么就逾期了?是系统出错?还是自己记错了?更可怕的是——会不会已经上了征信黑名单?
作为执业十年的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慌了神,结果手忙脚乱地补救,反而把小事拖成了大麻烦,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掰扯清楚: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情况可能是“假逾期”?又该如何合法维权、守住你的信用底线?
核对还款日期和到账时间
很多人以为“还款日当天转账=准时还款”,但银行或平台的系统有处理时间,比如你晚上11点59分转账,实际到账可能是第二天凌晨,这就属于“逾期”。以资金实际到账时间为准,不是你点击支付的时间。
查银行流水,确认是否扣款成功
打开你的银行卡APP,翻到那笔转账记录,看对方账户名是不是贷款机构的官方收款账户,曾经有个客户,自动扣款绑的是旧卡,换卡后没更新,钱转给了“自己”,系统却判定未还款,这种“技术性逾期”其实很常见。
区分“提醒短信”和“正式催收”
有些平台为了催收,会提前发“预警短信”,即将逾期”,但这不等于你真的逾期了,而真正的逾期短信通常会附带逾期天数、金额、后果提示,甚至可能抄送第三方催收公司,这时候才需要高度重视。
我在办案中遇到过不少“冤案”:
这些情况下,责任不在你,而在平台未尽到告知义务或系统存在漏洞,你可以要求平台出具完整的交易记录,并书面说明逾期原因,如果他们拿不出证据,你就有了申诉的底气。
我的客户李女士,每月15号固定还房贷,某月她14号就转账了,结果16号收到短信说“逾期1天”,她没在意,直到三个月后申请车贷被拒,才发现征信报告上真有一条“逾期记录”。
我们调取了银行流水、贷款平台后台数据,发现:她的还款确实到账了,但平台系统因故障延迟同步,导致误判,更关键的是,平台在“认定逾期”前,从未通过电话、短信或APP消息进行有效提醒,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中的“知情权”规定。
我们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同时向银保监会投诉该平台违规报送征信,平台撤回错误数据,李女士的征信得以修复,还获得了5000元精神损害赔偿。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逾期”都得认,关键看程序是否合法、通知是否到位。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 你按时还款,平台也应如实记录,不能单方面“误判”。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信息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回复。
→ 发现征信出错?立刻书面申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十三条:金融机构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 平台不能“神不知鬼不觉”就把你报上征信。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个人有权要求更正、删除不准确的个人信息。
→ 错误的逾期记录,就是不准确的个人信息。
在这个“信用即资产”的时代,一次误判的逾期,可能让你贷款被拒、升职受阻,甚至影响孩子上学,收到逾期短信时,不要慌,也不要忍。
记住这五句话:
信用是你多年积累的“隐形资产”,别让一条短信轻易毁掉。
有问题,找专业的人,别让自己在黑暗中独自摸索。
我是律师老张,专注金融纠纷十年,下期聊聊:“网贷平台爆通讯录违法吗?收到骚扰电话怎么反杀?”咱们不见不散。
收到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被误伤上征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