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法院诉前调解短信?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再决定下一步
“您因贷款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起诉,现进入法院诉前调解程序,请及时登录XX平台查看调解信息……”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念头:完了,要被起诉了?会不会上征信?房子车子会不会被...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低头一看金额:45万,心猛地一沉,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现实中很多人正在面对的真实困境,我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每年都会接到大量关于贷款逾期的咨询,其中有不少就是像你一样的普通人,因为突发变故、收入中断或一时疏忽,导致大额贷款逾期,被催收短信“贴脸开大”。
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也不搞恐吓式提醒,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理清思路,看清现状,找到出路。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很多人一看到“45万逾期”、“即将起诉”就慌了神,马上东拼西凑想把钱还上,甚至去借网贷填坑,但我要告诉你:冲动还款之前,必须先确认三件事。
第一件事:这笔债务到底是不是你的?
听起来荒谬?可现实中真有这种情况,有人身份信息被盗用办了贷款;有人签合同时没细看条款,稀里糊涂成了担保人;还有些是P2P平台爆雷后,债权被转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拿着模糊证据就开始施压。
所以第一步,不要只凭一条短信就认定自己欠钱,你要做的是:
第二件事:逾期多久了?罚息和违约金算清楚了吗?
很多人的焦虑来自于“越拖越多”,确实,逾期会产生罚息、复利、违约金,但这些都不是无限叠加的。
根据《民法典》规定,总利息+罚息+违约金不得超过年化24%(司法实践中一般以LPR四倍为上限),如果你发现催收说“现在要你还70万”,那很可能包含了不合理计费。
建议你:
第三件事:催收短信合法吗?有没有威胁恐吓?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催收是有严格规范的,如果短信里出现以下内容,可能涉嫌违法:
这些都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明令禁止的行为,你可以录音、截图保存证据,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严重的还能追究对方法律责任。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我司贷款45万元已逾期90天,请尽快处理。”他当场懵了——他从没申请过这笔贷款。
我们介入后做了几件事:
我们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合同无效,并报警立案,最终法院判决该笔债务不成立,张先生无需偿还,涉事人员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对大额逾期通知,冷静核查比盲目应对更重要。
别觉得法律离你很远,关键时刻它就是你的“防弹衣”,以下是几个关键法条,建议你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反之,借款人也应按约返还本金及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四倍的部分,不予支持。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不当言语或行为。
这些不是摆设,是你维权的武器。
回到最初的问题:收到45万贷款逾期短信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
✅第一步:稳住情绪,别被吓住
短信只是通知,不代表事实全部。
✅第二步:核实信息,查清源头
你是借款人吗?合同真实吗?钱到账了吗?
✅第三步:主动沟通,争取协商空间
如果是真实债务,尽早联系机构,说明困难,申请展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
✅第四步:遭遇违法催收,果断反击
保留证据,投诉举报,必要时走法律程序。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信用可以修复,尊严不容践踏。
无论你现在背负多大的压力,请相信——只要依法行事,理性应对,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贷款45万逾期收到催收短信?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再决定下一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