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怎么办?别慌,教你三招稳住局面!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催收电话不断,语气从客气到冰冷,甚至开始威胁要上门、起诉,很多人一看到这...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半夜手机“叮”一声,一看是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XX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接着第二天、第三天……短信一条接一条,语气从“温馨提示”变成“严肃警告”,甚至开始带上你的名字:“张先生,再不处理我们将依法采取措施。”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焦虑、害怕、想逃避,但说实话,我干了十几年民商事诉讼和金融法律事务,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就乱了阵脚,结果越拖越严重,最后不仅欠款翻倍,还被起诉、上黑名单,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告诉你:贷款逾期收到短信,别怕,更别躲,冷静应对才是王道。
第一步不是急着还钱,而是核实信息来源,现在市面上很多网贷平台把催收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有些催收方为了施压,会发一些模棱两可、甚至带有恐吓性质的短信。
这些话听着吓人,但你要知道:正规金融机构不会用这种方式威胁你,真正的法律程序是有流程的,不可能一条短信就直接“起诉”或“公示”。
✅ 正确做法:
很多人觉得“反正还不上,干脆不回”,这是大忌,我见过太多案例,本来只欠几千块,拖了几个月后,利息+违约金滚到上万,最后被起诉,连带执行工资卡、冻结微信支付宝。
记住一句话:债权人最怕的不是你没钱,而是你失联。
一旦确认逾期,建议你做三件事:
很多银行和正规平台其实有“困难户帮扶机制”,只要你态度诚恳、愿意还,大概率能谈下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如果你已经明确表示会还,但对方依然每天十几条短信、凌晨打电话、甚至发信息给你家人朋友,这就涉嫌违法了!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催收行为必须合法合规,不能侵犯你的隐私权、名誉权和生活安宁。
📌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
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被某网贷催收团队连续一个月发恐吓短信,内容包括“再不还钱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我们收集证据后起诉,法院最终判对方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并公开道歉。
你看,法律从来都不是摆设。
小李在去年疫情期间失业,三笔网贷累计逾期8000多元,刚开始他不敢看手机,结果催收短信从一天三条变成二十多条,还有人冒充“法务部”说要“上门调查”。
他实在扛不住,来找我咨询,我让他做了三件事:
结果不到两周,两家平台同意暂停催收并减免部分利息,另一家也停止了短信轰炸,半年后小李重新工作,按新计划还清了全部欠款,征信也没留下严重污点。
关键就在于:他没有逃避,而是用正确的方式争取了缓冲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频繁致电干扰债务人正常生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这些不是空话,是你维权的“尚方宝剑”。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贷款逾期不是原罪,但逃避责任才是把自己推向深渊的开始。
收到催收短信,不要慌,也不要怒,冷静下来,分三步走: 👉 核实真伪 → 👉 主动沟通 → 👉 保留证据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只要肯面对、愿沟通,绝大多数债务问题都有解决路径,真正可怕的,是从“还不起”演变成“不敢面对”,最后让小事拖成大事。
法律保护每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人,你往前迈一步,世界就会给你留一条路。
别让一条短信,毁掉你翻身的机会。
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怎么办?别慌,教你三招稳住局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半夜手机“叮”一声,一看是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XX天,请尽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