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被诈骗短信骗去贷款,逾期了算谁的?钱要还吗?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紧急通知”?“您名下信用卡即将逾期,请立即点击链接处理。”或者“系统检测到您的账户异常,需验证身份信息。”听起来挺吓人对吧?尤其是当这种短信不是发给你,而是发给了你老公——然后他一慌神,点了个链接,稀里糊涂签了笔贷款合同,结果现在催收电话打到家里,征信也被拉黑了……你说这事儿闹心不?

最近我就接到了一位女士的咨询,她老公某天收到一条“银行官方短信”,说他有一笔消费即将逾期,需要立刻登录指定链接补交材料,他没多想,点进去填了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甚至还录了段语音确认“本人知情”,结果没过两天,平台开始催他还款——一笔3万块的信用贷款,已经逾期一个月。

老公被诈骗短信骗去贷款,逾期了算谁的?钱要还吗?

她跑来问我:“律师,这贷款我老公根本没拿到钱,是被人骗的!现在平台天天打电话,说要起诉,还要上征信,这责任到底该谁担?”

说实话,这种事现在太常见了,骗子利用人们对“官方通知”的信任,伪造银行、金融平台的口吻,诱导受害人一步步掉进陷阱,但问题是:被骗签的贷款,法律上认不认?逾期了要不要还?配偶有没有连带责任?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关键看合同是否有效,根据《民法典》,合同成立必须基于真实意思表示,如果你老公是在被欺骗、误导的情况下签署的电子协议,本质上属于“因欺诈订立的合同”,他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也就是说,这笔贷款从法律角度讲,可能自始无效

资金流向和实际使用情况,如果贷款发放后,钱直接进了骗子的账户,你老公一分钱没见着,也没实际使用这笔资金,那他就更不可能承担还款义务,真正的债务人应该是那个冒用他身份的人。

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影响夫妻共同债务?答案是:不会,根据《民法典》第1064条,夫妻共同债务必须满足“共签共债”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这两个条件之一,而这种被骗贷款,既不是双方签字,也没用于家庭开支,纯属个人被诈,配偶完全不用背锅。

但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提醒:一定要尽快行动!

别等催收上门才想起来维权,正确的做法是:

  1. 第一时间报警,拿到报案回执,证明你是受害者;
  2. 联系贷款平台,说明情况,要求暂停催收、冻结账户;
  3. 申请征信异议,把被骗过程提交给央行征信中心;
  4. 保留所有证据:短信截图、通话记录、人脸识别过程、银行流水……越全越好;
  5. 如果平台坚持追债甚至威胁起诉,直接委托律师发函,必要时提起诉讼确认合同无效。

以案说法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类似的案子,当事人张先生收到一条“京东金融”发来的短信,提示他有笔白条要逾期,他点链接后,按提示操作了人脸识别和银行卡绑定,结果第二天发现名下多了笔5万元消费贷,他马上报警,我们也迅速向贷款机构发了律师函,附上警方立案证明和操作记录分析,最终平台核查后承认系冒名贷款,撤销债务并修复了征信,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三周,关键就在于反应快、证据足、法律路径清晰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遇到这种“被贷款”的情况,千万别慌,更别觉得“反正名字是我老公的就得还”,法律保护的是真实权利,不是形式上的签名。被骗不是过错,沉默才是风险,你要做的不是自责,而是迅速启动“法律防御机制”——报警、取证、沟通、维权四步走,正规金融机构在核实确属诈骗后,大多会终止追偿,真正难缠的,往往是那些打着“金融科技”旗号却不合规的小贷平台,这时候,专业律师的介入就尤为关键。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短信可以假,证据必须真;名字可能被冒用,但正义不会缺席,遇到问题,别硬扛,找对人,走对路,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老公被诈骗短信骗去贷款,逾期了算谁的?钱要还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征信逾期了怎么办?逾期记录哪里查?律师教你应对之道
« 上一篇3分钟前
×
14
2025 10

老公被诈骗短信骗去贷款,逾期了算谁的?钱要还吗?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紧急通知”?“您名下信用卡即将逾期,请立即点击链接处理。”或者“系统检测到您的账户异常,需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