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教你三步化解危机,避免征信爆雷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律师,我明明按时还了信用卡,怎么手机接连收到‘贷款严重逾期’的短信?点开一看连身份证号、欠款金额都写得清清楚楚,吓得我一整晚睡不着……这到底是真是假?我该怎么办?” 说实话,这...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被一连串银行短信“围攻”:“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逾期将影响个人征信!”“可能面临法律诉讼风险!”……一条比一条吓人,搞得人心神不宁,饭都吃不下。
其实啊,我每天在律所接待的咨询里,十件里面有三件都跟“贷款逾期”有关,很多人不是不想还,而是突发变故、收入中断、忘了还款日,或者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逾期了,但问题来了——短信来了怎么办?是不是马上就要上法庭?征信是不是彻底毁了?还能不能补救?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理清楚这事儿该怎么应对,从“慌得一批”到“稳如老狗”,三步走,把主动权拿回来。
很多人一看短信就崩溃,其实第一步最关键是冷静查账,打开你的手机银行App,或者登录信贷平台,看看这笔贷款的具体情况:
逾期1天和逾期90天,性质完全不同,大多数银行对短期逾期(比如3天内)比较宽容,只要你及时补上,一般不会上报征信,也不会立即采取法律行动。
但如果你已经逾期超过30天,那就要警惕了——这时候,银行大概率已经把你的逾期记录上传到了央行征信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征信黑了”。
很多人怕接到银行电话,更不敢打回去,但我要告诉你:越拖越糟,越躲越惨。
正确的做法是:主动出击,态度诚恳。
拿起电话,打给贷款银行的客服或客户经理,说清楚你的情况。
“您好,我是某某某,看到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非常抱歉,最近家里出了点事,收入暂时受影响,但我一直有还款意愿,能不能申请延期?或者分期补缴?我可以提供相关证明。”
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但他们也怕坏账,只要你表现出积极还款的态度,很多银行都会给你一次“协商机会”。
特别是如果你是首次逾期,而且金额不大,银行往往愿意网开一面,关键是你得“露脸”、“说话”,而不是装死。
如果逾期已经被上报征信,别急,还有救。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不良记录保留5年,但从你还清欠款那天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只要你把钱还上,5年后这条记录就会自动消除。
但这期间,你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还清后记得向银行申请开具结清证明,必要时可以提交“个人声明”到征信中心,说明逾期是因为特殊原因(比如疫情、疾病),虽然不能删记录,但能留下“解释空间”。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程序员,疫情期间公司裁员,断了收入,他有一笔20万的消费贷,原本每月还6000,结果断供了两个月。
第三个月初,手机突然炸了十几条短信,说“已移交法务部门,将起诉”,小李吓得睡不着觉,以为要坐牢。
他来找我,我第一句话就是:“别慌,现在立刻打银行电话。”
我们帮他整理了失业证明、银行流水,主动联系银行,申请了三个月的还款宽限期,并承诺后续分期补上,银行评估后同意了方案,不仅没起诉,还减免了部分罚息。
半年后,小李找到新工作,按时还款,今年顺利申请了房贷。
你看,危机从来不是来自逾期本身,而是来自逃避。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对于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还款的持卡人,银行可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不代表世界末日。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那一纸通知,而是你选择沉默、逃避、假装看不见。
记住三句话:
法律从不惩罚一时的困境,但会严惩恶意的失信,只要你愿意面对、愿意沟通、愿意承担责任,绝大多数问题都有解法。
下次再看到那条“逾期警告”短信,别急着删,先深呼吸,然后拿起电话——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直面问题本身。
我是律师老张,陪你理性应对每一次人生“暴击”。
银行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避免征信塌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被一连串银行短信“围攻”:“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逾期将影响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