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打架都受了轻伤,调解这事儿到底该咋整?
嘿,大伙儿常说,“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红个脸的时候?可要是一时冲动,动了手,把人打伤了,自己也挂了彩,最后一鉴定,两边都是“轻伤”,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对吧?...
哎,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一时冲动,可能就跟人起了冲突,甚至动了手,结果呢?两边都挂了点彩,经鉴定都是“轻伤”,这时候,是继续闹下去,还是坐下来调解?调解又该怎么个调解法?这里面学问可不少,今天我就给大伙儿掰开揉碎了说说。
咱得明白,“双方都是轻伤”是个什么概念,这种情况通常不构成刑事犯罪里的“故意伤害罪”(那个得达到“轻伤二级”及以上,而且还得看具体情节),但肯定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了,警察叔叔介入后,通常会先组织调解,为啥呢?因为调解好了,不仅能化解矛盾,双方都省心,还能避免留下“案底”,影响以后的生活。
那这调解,具体该怎么一步步走呢?
第一步:先把火儿降下来,冷静是前提!刚打完架,谁心里都不痛快,憋着一股火,这时候千万别再互相指责、火上浇油了,不管是谁先动的手,现在两边都有伤,说明事情已经升级了,先各自找个地方冷静冷静,或者让亲戚朋友帮忙劝劝,把情绪稳住,脑子一热,说啥都听不进去,还怎么谈?
第二步:捋清楚各自的“账”,心里有数冷静下来之后,各自琢磨琢磨:
第三步:找个靠谱的“中间人”,或者走官方调解调解不是双方直接拍桌子瞪眼睛就能成的,最好有个第三方从中斡旋。
第四步:坐下来谈,姿态很重要到了调解桌上,记住几个原则:
第五步:谈成了,白纸黑字才靠谱如果双方谈好了,一定要签订书面的《调解协议书》!这玩意儿可不是废纸一张,它具有法律效力,里面要写清楚:
第六步:谈不成,怎么办?如果调解实在谈不拢,那警察叔叔可能就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双方进行处罚了,比如罚款、拘留,之后,双方还可以就民事赔偿部分,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打官司来解决,但这就得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了,一般是下下策。
所以说,双方都是轻伤的情况下,调解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式,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不是争个你死我活,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各让一步,事儿就过去了。
老王和小李是邻居,因为老王在楼道堆放杂物,小李说了几句,两人就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最后动了手,老王推了小李一把,小李踹了老王一脚,结果呢,老王胳膊擦破了点皮,花了医药费200块;小李脚踝扭了一下,拍片子、拿药花了500块,两人都够不上刑事上的轻伤,属于轻微伤。
警察来了之后,了解了情况,组织双方调解,一开始,老王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非要小李赔礼道歉外加全额赔偿他的200块,还得赔偿他“精神损失费”,小李觉得老王也动手了,自己也有伤,凭什么全赔?双方一度僵持不下。
后来,警察叔叔耐心做工作,跟他们讲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说如果调解不成,双方都可能被罚款甚至拘留,而且医药费这些还是得通过法院去要,费时费力。 老王和小李听了,也冷静下来了,想想也是,为这点小事闹到派出所,传出去也不好听,在警察的调解下,老王认识到自己堆杂物不对在先,小李也承认自己动手不对,双方约定,老王承担小李医药费的200块,小李承担老王医药费的200块,互不找零,就当扯平了,以后邻里之间互相理解,和睦相处,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这事就圆满解决了。
你看,这个例子里,双方都有损失,也都有责任,通过调解,各自承担一部分责任,互相让步,既解决了问题,也没伤了太大的和气(虽然可能心里还有点小疙瘩,但比闹上法庭强)。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心里更有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律师总结
遇到双方都是轻伤的情况,调解是首选,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调解的目的是“和平解决争端”,不是“战胜对方”,花小钱、省大事,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才是正道,邻里之间、朋友之间,有时候一句“对不起”,一个真诚的道歉,比多少钱都管用,退一步,真的海阔天空!
双方都受了轻伤,调解这事儿该怎么整?有啥讲究?,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哎,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有时候一时冲动,可能就跟人起了冲突,甚至动了手,结果呢?两边都挂了点彩,经鉴定都是“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